“提升本地供应链实力,推动GE全球业务和中国本地价值链的融合将为GE中国持续深入本地化提供关键战略支点。”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日前表示,GE正依托灵活,高效,高度协同的本地供应链,携手合作伙伴把握中国从“世界工厂”向“智造中心”加速转型过程中的机遇,并以此帮助地最佳供应商成长成为未来的行业领袖。
通用电气(GE)作为一家颇具传奇色彩的老牌美国装备制造企业,其出色的供应链管理不仅为人所称道,更是切实地支撑了其在此前全球化浪潮下的迅速发展,以及眼下正深度展开的数字工业转型。
GE被普遍认为是第一批用商业实践来为全球化定义的先驱企业——将全球化具象为利润空间的全球化。而这一实践,首先被直接反映在了供应链的管理之上。
早在1999年互联网的萌芽期,GE就开始以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全球采购,这一超前的全透明采购模式更是被不少管理界人士视为了GE杰克·韦尔奇时代末期的关键成就。通过此举,GE摒弃了传统的拼命压价的采购方式,并认识到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可以被用来增强自己在最终市场的竞争力。
诚然,采购的本质是通过供应商来尽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一基本点并未改变,但GE的贡献在于让人们相信,除了建立一个能以最低成本生产主要材料或服务的供应商群之外,企业更应该有机地整合供应链,将供应商视为一个公司不可或缺的延伸。
跨业务认证简化 全供应链整合协同
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杰夫·伊梅尔特所率领的GE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回归制造业并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数字工业转型。通过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GE新形势下更是酝酿了一系列针对供应链整合升级的具体措施。
GE中国在稍早前启动的供应链升级计划,打破了自身业务板块的划分,将有力推进GE与本地合作伙伴在全产业链上的跨企业、跨产业协同,带动GE全球供应链平台同本地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GE中国的跨业务供应商认证体系将获大幅简化,GE商店特有的协同效应也将从企业之内延展到整个本地产业链。供应商将借此实现与GE的共同发展,从而提升本地供应链能力和效率,创造出更多的成长机遇。
总部位于南京的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南高齿),无疑将首先受益于GE的这轮供应链升级。自2002年成为GE运输业务供应商以来,南高齿与GE的合作领域从运输拓展至风电与油气,从提供产品拓展至联合研发,并有望进一步加速扩展。与GE的合作为南高齿带来了国际化视野,提供了拓展全球业务的机会。此外,南高齿与全球领先企业进行合作沟通的能力与实力,势必也将进一步巩固,助力其成为风电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合作伙伴及领袖企业。
主打焊接结构件和压力容器,与GE发电、可再生能源、油气和运输集团均有合作关系的豪迈集团,则是另外一个范例。与GE不同业务板块的多层次合作,帮助豪迈有效地获取了GE的质量和技术支持,并成功制造出第一根用于海洋石油钻采的国产钻井隔水管。在GE中国供应链的本轮整合升级中,豪迈有望增强自己在油气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导地位。
经过30年深耕,GE供应链已同中国工业价值链深度融合:目前GE在中国拥有38家制造工厂,占地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雇员超过一万名,每年在本地制造价值超过30亿美元。不仅如此,GE同三千多家本地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也为整个产业生态注入了巨大生长活力,2016年GE在华本地采购金额达54亿美元,而其出口占比70%。在此基础上,GE中国计划到2020年将在华采购规模将提升至10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成为GE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采购国家。
引入数字工业 迎接智能制造
除了组织结构层面的整合,GE中国供应链的本轮升级也将提升数字化水准列为了核心目标。此举旨在向本地产业链全面注入GE的数字化工业能力,帮助本地供应商实现先进制造升级,获得“端到端”精益制造能力。数字化智能制造堪称制造业的趋势,GE计划到2025年将对全球400家工厂升级为智能工厂,而通过供应链整合升级,GE也将同供应链伙伴共享智能制造最佳实践经验,协助本地伙伴加速智能制造升级。
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将帮助GE供应链合作伙伴迅速提升其行业竞争力。去年12月,母线企业威腾股份宣布由GE数字集团为其启动部署Predix+BMS智能制造系统,由此成为GE全球供应链中首个展开数字工业转型的中国供应商并拉开了GE中国供应商全面转型提效的大幕。预计2017年底上线的智能制造系统,将助力威腾股份成为母线行业首个实现全流程追溯的企业。已经在国内母线行业牢固树立领导地位的威腾股份,也将借此奠定进一步放眼世界市场,跻身世界一流的基础。
GE数字集团今年将在本地供应链中展开先进制造试点,首批升级项目将在十余家合作伙伴中展开。数据显示,基于数字化智能制造方案,制造商将能减少制造提前期80%,缩减库存最多可达80%,减少运作占地面积最多50%,提升生产效率最高达25%。依靠数字线协同,每一家智能工厂都将实现实时可视化,质量可追溯,设备可预测,以及系统全整合。
随着基于数字化能力的产能跃升,GE的合作伙伴也将成为本地数字工业生态当中的领军者,为提升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以及推动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的支持。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