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500强 >
    中国石油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纪略
      时间:2017-06-26 14:42 作 者:

  目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深刻影响着石油行业。基于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之前建设“数字油田”的基础上,打造“全面感知、自动操控、预测趋势、优化决策的智能油田”应运而生。现在,国内外石油企业正以智能油田建设为代表,掀起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未来智能油田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油田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业务领域,全面提升石油行业勘探开发水平。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与“互联网+能源”建设,中国石油把油田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将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应用到油气生产流程中,借助智能油田建设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信息化建设开启管理模式与系统应用新阶段

  1999年年末,大庆油田首次在国内提出“数字油田”概念,很快得到全国各油田的普遍认同。1999年前,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以把数据“装进计算机”及初步应用为主要特征。1999年后,中国石油从推进“数字油田”开始,开启了管理模式与系统应用全面升级的新阶段。

  结合国家科技部“数字油气田关键技术研究”有关要求,2000年后,中国石油组织开展了数字油田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此后,各个油田陆续推出数字油田建设规划。2008年,在集团公司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新疆油田率先建成数字油田,成为油田建设的一面旗帜。

  中国石油开展数字油田建设目标是提供勘探开发一体化、生产经营一体化的业务支撑,提高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战略决策能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业务支撑,最终达到油田增储、增效目的,提高各个油田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以新疆油田为例,通过光缆链路、卫星通道、无线网络等手段,该油田建成了覆盖70多家二级单位办公园区、重点站库、自动化油井等计算机网络,建成集中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部分油田生产自动化管理,完成了油田数据建设与管理,建成投用数字油田系列应用软件,建立数字油田标准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通过实施数字油田建设,新疆油田决策层与管理层能够通过信息系统直接面对生产一线,第一时间掌握最原始信息和生产现场第一手资料,决策效率大大提升;改变了科研工作模式,科研人员完成同样任务,前期收集整理资料的时间由4个月缩短到3天,科研工作协同性增强;在基地指挥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对数百里外的生产作业进行实时监测、远程操控,有效规避安全风险,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 

  借助智能化技术建设“透明油田”

  智能油田是数字油田的高级阶段。中国石油从“十二五”到“十三五”,都把“生产物联网”和“工程技术物联网”作为重点,引导各油田加快提高智能化水平。2010年,国内首家智能油田项目在新疆油田启动,标志着国内油田开始进入智能化时代。

  今年年初,新疆油田准东采油厂首次开展无人机巡检试验,在彩南油田对5种机型的低温、数据采集性能进行测试,成功采集到“两井一站”720P级影像数据。中国石油加快推进智能油田建设手段不断创新。

  新疆油田智能化建设始终走在前列,也带来很多启示。新疆油田采油二厂是一个有着56年开发历史的老油田,井况复杂,运用单井问题诊断与优化系统,自动识别筛选异常井,诊断过程在1分钟内完成,提高了生产时率,降低了单井生产成本。

  新疆陆梁油田通过油井清蜡大数据分析,构建了一套清蜡周期预测模型,实现洗井周期的优化,在洗井作业维护上实现节支创效。大数据还在设备预见性维护、措施工艺选型与挖掘、采油井工况智能判断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了预测预警,从而准确把控生产情况,促进精细化管理。

  风城油田是年产246万吨的超稠油油田,油井多、范围广,生产工艺复杂、管理难度大。该油田选取SAGD井组、计量站、处理站、油气水管网干线等生产关键环节,开展智能油田物联网建设,传统的“定岗值守、按时巡检”转变为“集中监控、无人值守、故障巡检”的新型生产模式,构建了“厂级生产指挥中心到巡检班组”的新型两级管理架构,年创效益4490万元,节约用工1480人。

  此外,新疆油田智能油田建设在随钻跟踪辅助研究系统、勘探开发协同工作环境及生产故障预警处理等方面应用广泛,给油田储量、采收率、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提升及安全生产保障等方面带来益处。

  展望未来,智能油田建设正蓬勃兴起,前景广阔。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