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动向 >
    透视财富焦虑:想让钱生钱,还真不容易
      时间:2013-06-07 15:01


  【视频】解读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方案:金融改革——将影响百姓投资理财

  

 

  人民视觉

  【阅读提示】人们手里有了闲钱,都愿意尝试通过投资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实现保值增值。但是,股市不景气,理财陷阱多,普通百姓“钱生钱”的障碍还不少。要加快理财产品创新,降低门槛,设计提供更多的适合中低收入群体的,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金融产品

  渠道少知识缺,财产性收入增长难

  ●看着别人从金融市场获得不错的回报,自己却总出师不利,心里很烦躁

  “工作几年攒下的10多万元,去年组合投资股票和基金,收益还算可观。”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立说,把手头闲钱都存成银行定期不划算。从去年开始,他留下一万多元的活期存款做备用资金,其余分散投资到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以及股票市场,算下来综合收益率有10%,远超过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立这么“幸运”。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网络科技企业员工张波把几万元积蓄投入到股市,眼看着别人买的股票都能收到不错的回报,自己持有的股票却一再跌价,感觉“很受伤”。现在,他每天都要关注股市行情、理财信息,一心想把损失找回来,患上了“理财焦虑症”。

  “见面就谈楼市股市、见人就要推荐股票,身边朋友患上‘理财焦虑症’的并不是个案。”张波说,人们都希望自己辛苦赚来的积蓄能够保值增值,但是把钱存到银行,利息不高;投资到金融市场,有些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又不稳定、不理想。两难之下,焦虑心态难免产生。

  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成为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财产性收入增长8.9%。与此同时,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更加多样。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纸黄金……投资理财产品越丰富,人们的投资意识就越强。居民理财,已经突破单一存款的局限,逐步发展到覆盖股市、债市、期货等金融市场甚至不动产的“全面理财”。

  但是总的看,理财风险大、渠道少,财产性收入增长难的现象仍然突出。

  多年来,投资收益、股息和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来源突破有限。投资渠道比较狭窄,是制约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的一个重要难题。从近几年的收入来源看,大部分居民财产性收入中,利息收入仍是主要来源。

  此外,获得财产性收入往往需要专业知识,这对很多居民来说是个不小的困难。山东农村农民李建旺说,自己手头上有十几万元存款,对股市、基金市场也跃跃欲试,但苦于没有专业知识,“连如何操作电脑都要现学”,无奈之下只能把闲钱都存成银行定期存款。

  “希望有更多适合普通百姓的‘财富’产品。否则,投资者‘单打独斗’,或者只在股票二级市场拼杀,赚钱会越来越难。”张波说,有些理财产品市场门槛太高,普通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渠道偏少。投资股市受挫仍然还在坚持,一部分原因就是不知道还有哪些合适的投资渠道。

  开发更多适合普通百姓的财富产品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建立稳定的投资市场,创新金融产品

  财产性收入是目前我国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升财产性收入,还能让城乡居民将已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再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让更多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就要广开财路,加快理财产品创新,降低投资理财产品的门槛,设计提供更多的适合中低收入群体的,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金融产品。

  这几年,银行理财产品迎来快速发展。银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共发行理财产品3.2万只,一般个人理财产品余额占整体余额的62%。但许多理财产品重营销、轻服务,与百姓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张大妈说,如今走进银行,理财产品的很多词语都看不懂,跟银行工作人员打听,都只说收益率,很少说风险。

  “希望银行可以对缺少专业理财知识的居民,提供更多普及理财基础知识的服务,让人既能看到收益率,又要搞清投资方式、风险等级等信息。这样,百姓才能放心理财。”张大妈说。

  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理财环境,让普通百姓公平、公正、公开地参与股市交易,让他们能安全、放心、明白地拥有财产和赚取财产性收入。

  山东济南居民王琳参加工作已经有7个年头。从刚参加工作开始,王琳一直非常注重理财。从一开始买国债,到后来买股票、基金,投资渠道十分广。她认为,虽然现在理财品种不少,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股市,一些传说中的内幕交易,总是让人心里忐忑不安。“希望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股市更透明,投资才安心。”

  防止财产性收入中的“马太效应”

  ●重视理财但不依赖理财。心态更淡定,焦虑才会更少 与劳动收入不同,财产性收入增加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值得关注。在多数国家,居民财产的基尼系数要高于收入的基尼系数,马太效应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财产的差距。房产租赁就很典型。

  上海市闵行区居民王老伯和老伴住在单位分配的一套两居室。2002年,王老伯为儿子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用作婚房,可没想到后来孩子去广州发展,家里的第二套房子就空了下来。现在,王老伯把这套70多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出租,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租金收入,基本上可以够老两口的日常花销。

  和王老伯相反,张扬去年从北京市某高校毕业,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一家单位上班,他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一居室,每个月的租金将近4000元,“上班以来,感觉就是在为房东打工。”张扬说,每月的收入大部分都交了租金,让买房也变得遥遥无期。

  防止财产性收入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关键是要确保初次分配的公平公正,使广大群众有更多的劳动收入向财产性收入转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建平认为:“很多人把资产价格短期内的急剧上升,包括房价、股价大幅度上升,当作增加财产的主要渠道,其实,这是对财产性收入的一个误解。”增加居民收入主要还是要通过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来实现。当然,防止资产价格大起大落、建立合法财产保护制度、保持物价长期稳定也很重要。

  同时,还要正确看待理财收益的水平。无论是哪种金融市场,收益和风险都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投资时也应该有科学的心态,看淡短期的收益变化,更看重长期收益水平。增加财产性收入并不意味着不用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不能因为财产性收入,就有了投机、不劳而获的思想。

  “虽然我现在投资股市的收益率还不错,但生活的重心还是在工作。”李立说,这样一来,理财收益可观心情会很开心,一旦收益不可观,心情也不会马上变坏,“重视理财但不依赖理财。心态更淡定,焦虑才会更少。”

  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有学问(延伸阅读)

  预期收益不一定等于实际收益,有些理财产品不能提前终止合同

  按照获得收益的方式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产品包括银行推出的部分短期融资券型债券理财、信托理财产品等。这类产品计算简单,投资期限灵活,适合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稳健型投资者,如退休人员等。

  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及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优点是预期收益可观,缺点在于投资者要承担价格指数波动不确定性的风险,比较适合有一定承受风险能力的进取型投资者。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一般预期收益较高,有些产品投资期限会较长,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资金充裕的投资者。

  面对品种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选择一款合适的有不少学问。不论购买哪种类型的理财产品,投资者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先了解清楚产品的性质。保本还是非保本、本金是否可以提前收回、费用怎样收取等,结合自身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

  二是用富余资金进行投资。即使是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债券型理财产品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这类产品往往不允许投资者提前终止合同。

  三是要看产品的投资方向。预期收益根据产品投资领域的表现决定,包括股票、期货、基金等。如果看好某些投资领域但不懂操作技巧,就可以选择挂钩这些领域的理财产品。

  四是一定要认清预期收益。不要将预期收益当作实际收益。预期收益是银行认为在正常市场走势下获得的收益,并没有保证支付义务。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收益往往与预期收益有着偏差。

  五是学会准确计算收益率。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注意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如一款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为9%,另一款理财产品15个月的到期收益率为10%,单纯从数字上看后一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更高,实际上,把后一款产品15个月的收益率换成年收益率,仅有8%。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