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动向 >
    光大证券告别徐浩明时代
      时间:2013-08-23 10:23

  “金鱼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2007年初,在谈及证券公司发展战略的时候,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向上证报记者打了这样一个比喻,以强调稳健发展的重要性。6年后,光大证券深陷“8·16”事件漩涡,徐浩明黯然离职。回首往事,令人唏嘘不已。

  光大证券昨日午间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同意接受徐浩明辞去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职务,由公司董事长袁长清代行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职责。

  消息传出,券业人士普遍对此感到惊诧。多位证券行业分析师均向记者表示,“8·16”事件后光大证券高层有人出面承担责任在情理之中,但总裁徐浩明在监管层出具调查结论前就提出辞职,大大出乎市场预期。

  徐浩明其人

  在进入光大证券之前,徐浩明长期在交通银行及光大集团任职,主要负责办公室工作。在交通银行,徐浩明历任综合处处长、党委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党委秘书等职;在光大集团,历任执董办秘书、党委委员、执董办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办公厅主任。

  2002年9月,徐浩明调任光大证券董事、副总裁,分管自营、研究所、信息技术支持等业务部门,并于2005年4月升任光大证券总裁一职。

  “文质彬彬”一直是徐浩明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对此,不同的人解读的角度并不相同。在他的亲近者看来,文质彬彬的徐浩明是一位处事认真的儒帅,而在另一些人看来,长期以来的行政秘书工作给徐浩明留下了偏于文弱的工作作风,工作思路清晰,但执行乏力。

  据透露,在光大证券内部,“转型”是徐浩明最常提及的话题。每次公司大会几乎都会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初听之下,颇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振奋感觉,但其具体的转型思路如何落实,却往往付之阙如。

  一位曾在光大证券长期工作的券业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徐浩明对于公司发展的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执行他思路的人能力不足,令他的思路想法有时不能实际贯彻下去。

  “徐浩明在人事任命上喜欢重用‘兄弟’。他认为是‘兄弟’才能把业务做好。但是有些‘兄弟’思想太复杂,业务能力太薄弱。”这位券业人士不无感慨地表示。

  创新与风险之惑

  去年证券行业新一轮创新展开之后,乐于谈论转型创新的徐浩明意气风发。在此前接受上证报专访时,徐浩明曾表示,创新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意味着风险、担当和责任。过严、过度的风险控制是证券公司过去发展中的主基调,未来证券公司要在矫枉过正和不拘一格之间寻找平衡,探索从规避风险、防范风险转向主动排查风险、管理风险。

  徐浩明曾认为,光大证券高层对各业务线的控制力很强,但这种业务架构不利于形成不断迸发的创新动力。公司要不断改造业务流程,使中后台尽可能向一线靠拢,同时对IT、风控、运营、合规等部门进行垂直管理。

  然而,在一些人看来,徐浩明在对创新与风控的把握上,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自己所追求的平衡之道。据一位了解光大证券投行业务的人士介绍,原本分管合规的副总裁熊国兵在2012年被调去分管投行部门,同时带去一批合规部员工。

  “后果就是原来合规、风控这块干将都没了,后面的新生力量又没有上去,合规、风控在公司内部自然比较弱势了。本来风控和业务部门就天然是对立的制衡的关系,现在往业务一边倒,自然容易出问题。”该人士这样表示。

  而此次导致徐浩明辞职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风控部门在策略交易套利中的缺失。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光大证券独立董事的刘纪鹏认为,徐浩明本质上是一个非常谨小慎微的人。“套利软件,别人可能会花一百万,弄完善一点的,他可能为了省钱,花十万,结果买进这种风险更大的软件。你要说徐浩明从一开始就想操纵股价、搞内幕交易?这我觉得真的是高估他了。”刘纪鹏说。

  徐浩明时代的光大证券

  在徐浩明执掌光大证券八年间,光大证券完成了A股上市,总资产及净资产均成倍增长。历年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06年末光大证券总资产140.6亿元,净资产36.2亿元,而2012年末光大证券总资产已达583.5亿元,净资产221.7亿元。

  同时,在徐浩明的重点扶持下,光大证券自营部门,尤其是徐浩明一手组织发展的策略投资业务发展迅猛。2012年年报显示,光大证券自营投资业务实现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77%。策略投资业务累计实现收入1.24 亿元,为上年同期的33倍,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但是,受制于近年来证券行业整体低迷,再加上种种内部因素的制约,光大证券盈利水平止步不前,净资产收益率不进反退。2010至2012年,光大证券全年净利分别为22亿元、15.4亿元及10.02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则分别为9.76%、6.85%及4.56%。

  某大型券商证券行业分析师表示,光大证券从体量上看稳居上市券商中的第二集团,又背靠光大集团的有力支持,但由于其内耗问题近年来较为明显,限制了在业务上的增长潜力,不仅与第一集团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差距逐渐拉开,与第二集团中的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相比也显得有些欲振乏力。

  “近年来,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最长的一任任期不到两年,新成立的策略投资部门中也时常传出不同的声音,这样的企业文化值得反思。”这位分析师表示,“其实光大证券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业内还是不错的,希望光大证券能够化此次危机为良机,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不断深入的券商业务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