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动向 >
    长江经济带去年GDP33.3万亿 占全国比重43.1%
      时间:2017-07-31 16:06 作 者:

  万里长江浩浩荡荡,这条奔流千年的大河,被称为中国的“金腰带”,其沿线的省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走廊。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三大支撑带之一。国家统计局日前发文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积极践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得到大发展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

  长江经济带,这一新战略涵盖了沿江11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国土面积占比达20%,承载了6亿人口。

  数据显示,2016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达33.3万亿元,较2012年增加了9.7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3.1%,较2012年提高2.2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地区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2/5以上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撑带。

  在经济总量稳步增加的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地区差异逐渐缩小。2016年,长江经济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6470元,高于全国2490元。长江经济带中有5个省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比2012年多2个。也就是说,在原有的上海、浙江和江苏的基础上,又有重庆和湖北两个省份人均GDP高于5398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经济带人均GDP最高的省市与最低的省市的比值从2012年的4.3倍降至2016年的3.6倍。区域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记者统计发现,近几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一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尤其是上游的贵州、重庆,中游的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近几年经济增速在各省份中名列前茅。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胡晓登分析,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相比东北、西北等地而言更为丰富,能源与经济体系的构建较为完备,受近几年能源下行的冲击小。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长江中上游地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方便。这几年产业布局和调整效果不错,产业结构比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长三角大量企业转移落地。比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发展良好。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也认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层次搭配更好。这些地方也有不少重工业,但相比东北等地,长江中上游的重工业如重型机械等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些地方的劳动力比较充沛、水资源丰富、更贴近市场,是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地。

  国家统计局的文章分析,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沿江各省市把投资作为“驾辕之马”和“底盘”,加快投资建设步伐,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3-2016年,长江经济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8213亿元,年均增长16.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占全国投资总量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40.5%提高到2016年的44.2%,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其中,交通运输业的改善十分关键。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12-2015年,累计增加8539亿元,年均增长20.9%,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由2012年的35.3%提高到2015年的39.9%。

  随着长江中上游的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数据显示,2016年,长江经济带内有5个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57.4%)。从高到低依次是上海市(87.9%)、江苏省(67.7%)、浙江省(67.0%)、重庆市(62.6%)和湖北省(58.1%)。从城镇化发展阶段看,上海已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江苏、浙江和重庆城镇化率超过60%,湖北、江西、湖南、安徽超过50%,四川、云南和贵州超过40%。

  作为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串联起来,推动产业和经济的梯度发展,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下游的发达地区——长三角也可以腾出空间发展新兴产业。

  以浙江为例,2017年的浙江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八大万亿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各产业融合互动、业态创新,加快形成以八大万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今年1-5月,浙江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包括批零住餐、银证保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5.9%,营业利润增长31.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8.7%,营业利润增长37.7%。在信息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之下,浙江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