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7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指出,国企改革正全面进入“施工期”,下一步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按照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扎扎实实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肖亚庆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试点已经起步,今后还要积极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混改。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也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
企业战略性重组方面,5年来中央企业已开展了一系列重组整合,下一步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聚焦发展实体经济,通过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使企业更加突出主业、做强主业,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此外,国企在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今年底,中央企业将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推进股份制改革,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探索建立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还要全面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的决策主体。
专访全文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及其改革提出了新任务。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在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下一步,国企改革将重点从哪些方面突破?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
做强做优做大,说的是国有资本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如何认识和把握国企改革的意义?
肖亚庆: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何一个强国,必然有一批强而优的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把国企改革推向前进,形成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我们注意到,此前一直强调的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从“企业”到“资本”,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肖亚庆:资本最大的特点是可流动,在流动中实现高效配置、创造更大价值。从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到“国有资本”,层级更高、范围更广、内涵更深刻,也与新一轮国企改革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一脉相承。
十九大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是一个完整的表述,我们体会,核心要在“放活、管好、优化、放大”国有资本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放活国有资本,就是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科学界定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边界,切实向管资本转变,真正落实属于市场主体的权利。
管好国有资本,就是要牢牢守住防流失这条红线,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优化国有资本,就是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
放大国有资本,就是要增强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控制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有条件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到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差距在哪儿?
肖亚庆:世界一流企业不是轻易提的,也不是能轻易做到的。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有条件。
看企业自身,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已迈进或接近世界一流企业的阵营。中央企业中,有48家进入世界500强;不少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已达到了国际领先,如高铁、智能电网、“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等等。
看宏观经济,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可以说,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可谓正当其时。
我们更要认真地、全方位地检视不足。认清自己的差距在哪儿,才知道往哪儿努力、如何努力。
什么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认为,首先应是在国际资源配置中能够占有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目前,不少中央企业资源对外依赖度还比较高,在国际竞争中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这种状况不改变,很难说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其次,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有一流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央企创新成果丰硕,但我们要看到,核心产品、关键零部件,我们还有很多要大量依赖进口。世界一流的创新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锻造出来的,也不是只要加大投入就必然会实现的,需要一大批人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去推进。
第三,世界一流企业应当是在全球行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和国际话语权的企业。“一流”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要看行业里认不认,看市场认不认。我们一些中央企业,可能在市场份额上逐步占据前列,但产品附加值、品牌价值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记者: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国资委将引导企业从哪些方面努力?
肖亚庆:首先是机制强企,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其次是创新强企,加快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第三是产业强企,加快转型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登。第四是开放强企,提高国际化水平。第五是人才强企,把国内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通过好的机制集聚到国有企业中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今后要把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落实到位,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国企改革不能停也不会停,一篙松劲退千寻
记者:今年以来,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实现利润创出同期新高。效益好转,主要得益于什么?下一步,国企改革将重点从哪些方面突破?
肖亚庆:国企效益好转,受益于外部经济环境的积极变化,最主要的是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国企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国企改革正全面进入“施工期”,下一步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按照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扎扎实实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比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项改革试点已经起步,今后还要积极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混改。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也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
再如企业战略性重组。5年来中央企业已开展了一系列重组整合,下一步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聚焦发展实体经济,通过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使企业更加突出主业、做强主业,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此外,国企在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今年底,中央企业将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推进股份制改革,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探索建立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还要全面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的决策主体。
记者:国企效益好转,人们在为这一变化高兴的同时也担心,企业的经营压力小了,改革的主动性会不会有所放松?
肖亚庆:国企改革改出了企业活力和动力,目前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充分说明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改革路径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定信心,只要沿着正确的路径改下去,一定能够做强做优做大。但这绝不是说,国企改革可以松口气、慢改甚至不改了。
国企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企业经营困难,要靠改革走出困境;企业效益好转,也要通过改革巩固成果、追求更好。不论是全方位的深化改革,还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篙松劲退千寻,哪怕是一刻的停顿,可能老问题又会出现、新问题又会冒出来,竞争对手可能拉大了差距或赶了上来。何况,目前国企改革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国企仍然存在改革推进不平稳、体制机制不健全、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国企的竞争力、活力还有待增强,一些深层次的难题还需要破解。国企改革不能停,也不会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