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2017年的销售额是2016年的5倍。感觉VR(虚拟现实技术)行业的寒冬已经过去,正在慢慢回升到正常状态,平稳发展。”VR企业小派科技(上海)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总监黄勃告诉记者。
5月10日,为期5天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开幕。在VR等高科技发展的背后,我国文化产业整体上正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均正当其时。
备受关注的VR产业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自2004年首届文博会举办至今,文博会的规模逐年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取得积极进展,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此次交易会期间,十余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近6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与往届文博会相比,今年的文博会呈现出诸多亮点特色,其中一个便是加大对国内外数字文化龙头企业的招展力度,重点展示设备及软件等内容。VR正是重点展示的领域之一。
作为近年非常火爆的技术,VR备受关注并吸引了大批创业者涌入这一行业,资本也竞相进入,不少业内人士将2016年称为“VR元年”。
2015年成立的小派科技(上海)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研制与各种应用场景相结合的VR设备。刚开始做VR时,黄勃身边还有很多人不懂这项新技术,但是到了2016年,他感觉这项技术突然就爆发了,很多行业的人都来咨询,他们的应用场景能否与VR结合起来。黄勃惊叹,VR行业发展得太快了,“有亲戚装修房子,装修公司就通过VR给他看设计图。以前看房看车是看图片,现在很多人是看VR了。”
同时,VR技术也在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华侨城集团正在打造的特色小镇甘坑客家小镇引进了VR等高科技,在短短一两年后,小镇游客数量就大幅增多,仅在2017年国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就超过23万人次,同比增长35%。华侨城文化集团总经理胡梅林告诉记者:“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发展?新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以技术扛过寒冬
不过,自2016年下半年起,随着VR领域变得拥挤,用户体验和口碑上不去,投资热潮逐渐消退;2017年,VR行业更是进入寒冬,面临行业洗牌。
2017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在北京举行的“新浪潮,新活力”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峰会上表示,内容质量较低、多样性较差、相关人才数量不足等因素制约了VR产业的发展,VR要发展需要持续的关键技术突破、各类VR人才支撑和不衰的市场需求拉动。
黄勃认为,他们之所以能扛过行业寒冬并发展得较快,主要是因为进入VR行业时机较早,并且在技术积累上颇具优势。
上海青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VR行业相关产品,该公司在文博会展台的一位负责人刘刚告诉记者,他们的计算机视觉产品,除了为VR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以外,也能用于其他行业,比如说为高校的运动员分析发球姿态等。刘刚说,在他们的客户构成中,VR客户正在回升,“主要是应用场景领域,比如说教育、影视和动画等。游戏领域的客户回升幅度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游戏体验馆投入大、回本慢,投资意愿不强。”
虽然投资热潮减退,但得益于应用场景被看好,资本仍在陆续进驻VR领域。除了2016年进场的Oculus、HTC Vive、索尼PSVR三大头显厂商外,2017年微软、华为、阿里、京东等巨头也在加快布局VR产业。
文化产业拉动内外需
在VR等高科技发展的背后,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1月底,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金巍对媒体表示,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为30785亿元,同比增长13%,GDP的占比为4.14%。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态势,按照当前统计口径,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可以达到3.45万亿元,GDP占比约4.4%。
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7万家企业调查,今年1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0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500亿元,占全国76.1%。
以上海为例,2017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占全市GDP比重12.3%,成为上海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助力。2017年底,上海发布《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上海文创50条”),提出发展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出版、艺术品、文化装备制造等8大领域,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政策和措施,聚焦产业发展重点。“上海文创50条”已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成为加快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对外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当时。5月9日,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卢鹏起在深圳一场文化产业论坛上表示,文化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活动日益活跃,我国文化产业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对内来说,我国的文化消费潜力巨大。在此次文博会开幕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司长赵雯表示,我国的文化消费还有巨大的潜力。据社科院有关专家估算,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有4.7万亿元,如何使文化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效显现,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