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不着急上市的王兴这一次终于正式站在了二级市场的大门口。
在市场传言了一个多月后,美团点评上市一事终于落下实锤。6月25日上午,港交所网站上挂出了美团点评递交的招股书。
而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美团点评到底赚不赚钱。
由于业务线足够多元化,美团从团购到外卖,再到酒旅、打车等不同领域都受到诸多挑战。因此,市场普遍的观点是,美团每一次的成长都是“烧钱”烧出来的。
2017年10月,美团点评CEO王兴曾对记者透露,虽然外卖业务实现盈利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其他业务很多已经接近盈亏平衡。今年年初,王兴在“2018大众点评黑珍珠餐厅指南”发布会上透露,2017年美团点评交易额达到3600亿元,收入达330亿元。
而这一次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是,2017年美团整体收入339亿元,单净亏损达到190亿元。
不过,这190亿的亏损是包含了“优先股公允价值”的调整前数字。
如果按照调整后的数据,2017年美团经调整后净亏损为29亿元。
要知道,正在询价路演的小米此前也遭遇同样问题。
小米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财年小米总收入为1146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为43亿,但调整前的数字为-439亿。对此,小米CEO雷军日前还公开解释,招股书显示小米亏损是因为小米是一家接受了大量风险投资的企业,在上市那一刻优先股要转到普通股。
事实上,美图此前港股上市时也面临过上述烦恼。
这背后都是因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
直白点说就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指定为负债,而公允价值增加于合并损益表确认为公允价值亏损。因此,过往融资发给股东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带来大额的“非经营性亏损”。只不过,这部分的亏损并未实际发生,也不会对公司运营产生任何影响。
如果按照经调整亏损净额计算,美团点评的调整后净利润已经从2015年的-59亿元收窄至2016年的-54亿元,而2017年进一步收窄至-28.5亿元。
上述招股书还显示,2017年美团点评平台上完成的交易笔数超过58亿,交易额达3570亿元。
此外,2017年美团的交易用户数达到3.1亿。自2015年至2016年,美团交易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从10.4笔提升至12.9笔,2017年这一数值达到18.8笔,交易笔数三年增长超80%。而美团平台的在线合作商户从2015年的约300万增长至2017年的约550万,其中2017年活跃商家达440万。
在营收上,美团2015年至2017年营收分别为40亿元、130亿元、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2%、161.2%。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经营数据,以烧钱见长的美团点评这一次还展示自家的现金储备。
美团点评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4亿元,短期理财258亿。
这意味着,到去年年底,美团点评账面上还有接近452亿元(约7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如果按照2017年调整后28亿元的亏损额度,美团点评对于资金问题应该不用担心。
但不得不提的一点是,2018年年初,美团杀入了以烧钱见长的打车领域,随后又以近37亿美元的总价格(以股权、现金、债务相结合的形式)买下了摩拜。
通过上述运作,美团点评成功跻身出行市场不可忽略的一极,但这个位置也的确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除了外卖和到店业务外(团购),美团如今的业务还涵盖酒店、旅游、打车、票务、短租、美业、家政、共享充电宝、生鲜电商等各个方面。而这些领域,聚集着饿了么、携程、滴滴出行、ofo、百度糯米、盒马鲜生等各领域的强劲对手。
而美团点评这次上市也被普遍解读为王兴需要更多的资金来保证多线业务开战。
不过,也正是这些业务布局撑起了美团点评如今的高估值。
美团点评正式提交IPO申请之前,坊间流传,为避免稀释股权,美团点评计划按照港交所规定考虑出售该公司约10%的股份,以此计算,美团点评的目标市值将达到600亿美元。
要知道,去年10月,美团点评完成一笔40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约为300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如果按照王兴设想的600亿美元目标,美团点评的估值需要在不到一年内实现翻番。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团点评如今还有着鲜明的外卖公司标签,但是在王兴规划中,公司的未来是服务电商平台,美团的假想敌是亚马逊。国内大约6.5亿的中产阶层,这一用户规模有着巨大的服务需求,包括旅行、出行等。(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