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Gartner CIO峰会上期间,Gartner研究总监Kevin Ji重点解读了十大趋势在战略发展趋势在战略(Strategic)、战术(Tactical)、执行(Operational)三个层面对IT和执行的影响。
战略层面
趋势1:消失中的企业数据中心(Disappearing Enterprise Data Centers)
目前在中国,大型企业数据中心的主流模式依然是自建自运营,但Gartner放眼以欧美为主的国外市场,排名靠前的企业更倾向于整合与缩减自有数据中心,转而使用外包数据中心的形式。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公有云”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应用迁移到公有云上。另外,使用外包数据中心可有效节约IT总体成本,而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往往与业务的主营业务关系并不大。
趋势2:“云优先”战略(Cloud-First Strategy)
“云优先”并非是指应用全都迁移上“云”,而是如何使用“公有云”的最大化业务价值。“云优先战略”的核心,是从业务价值的角度出发,把有限的IT资源整合都创造价值最大的领域,而把同质化的非核心能力进行外包,即不仅要关注系统的重要性,还需要基于企业应用的核心能力,而决定使用传统IT、私有云还是公有云。中国企业目前较为关注私有云建设,对公有云相对较保守,在这方面需要尽早规划。企业对公有云不应看做是一种新技术,而更应该看做是一种新的能力和机会。
趋势3:“容器”和“无服务器”服务部署(Containersand Serverless Function)
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着“容器化”,因为“容器”能够大大降低交付的延迟、提高交付效率。(从本人接触到的容器实际使用感觉确实是一项跟接“地气”的技术,不用再像以前要升级更新,又怕影响业务,现在就是一次性的,用完或需要升级就换新的容器,简单方便)另一个趋势是使用公有云提供的“无服务器”服务。在构建支持数字化转型的应用中,可以大大减少开发代码的工作量,在保证交付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交付效率。
战术层面
趋势4:业务驱动的IT (Business-Driven IT)
Gartner研究显示,超过29%的IT支出来自业务单元,而非传统IT。该数字在未来几年内仍将持续增长。因此,如何匹配业务、让业务认可IT的价值,是未来IT需要提升能力的方向。IT不能仅以技术为中心,而需要转型成业务驱动的IT,以支持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趋势5:数据中心即服务(Data Centeras a Service)
从全球布局来讲,未来数据中心不再是一个物理的地点,而将是承载多种交付能力的服务集合——需要做到风险可控、成本优化、创新引领、合规匹配、快速迭代、并具备全球交付的能力。企业应考虑的是如何使用最好、最优的方法,让客户体验达到价值最大化。但目前来看,许多企业规划技术设施时仍将大部分应用放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
趋势6:API经济(APIs—IntegrationEconomy)
通过集成各个应用、将各个渠道和应用相匹配以及监控,API经济能够有效支持数据化转型。企业应从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由外及内(outside-in)”的方式,考虑API的设计和落地。同时,企业也应考虑API经济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确保在核心应用更弹性、更平台化的同时,渠道畅通且安全合规。
趋势7:物联网与边缘计算(IoT and EdgeComputing)
Gartner定义的物联网平台分为终端层、平台层、企业层。终端层主要为物联网的节点、设备、通路,提供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服务。平台层包括数据分析、策略及由上到下的数据打通。企业层则是分析数据在企业应用中的集成与使用。这三层相辅相成。而目前来讲,物联网在企业落地方面仍然存在挑战,主要是由于网络标准化尚未统一,应用场景、接口的复杂性,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尚未建立。
执行层面
趋势8:过度规划的容量(StrandedCapacity)
在部分大型企业中,在传统的数据中心及“云”上均存在容量浪费的问题。Gartner数据显示,传统的数据中心中,28%的服务器空置,40%的机架未填满,平均服务器CPU使用率仅达32%。同时,45%的企业机构在转移到“云”时,只是平台迁移而缺乏必要优化,导致在前18个月会产生55%的系统冗余和70%的过度花费。为避免容量的浪费及过度分配,企业机构须采取一些相应手段,如使用合适的容量、控制资源分配、选择计价模型及开源工具,来有效节约经济成本。
趋势9:企业声誉与数字化体验(Reputationand Digital Experience)
数字化转型中,为用户提供无延迟、可靠的数字化体验至关重要,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例如,物联网技术中物与物的连接较慢,导致整个业务运行效率降低,从而因为延时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用户满意度降低,对企业声誉造成损害。目前,企业应着重考虑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体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趋势10:扩展基础设施能力(Extended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企业须结合大数据、数据挖掘的技术,扩展基础设施能力,提升端到端的应用体验。而物联网、API经济的技术兴起,也要求企业对相关人员做出优化和调整,使得他们具备相应能力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尤其是跨技术平台的综合规划能力、协助业务的顶层设计能力、对业务影响的分析能力等。
以上是Gartner 2018的十大趋势预测分析。
预测中的新兴技术往往不能克服所有障碍,最后能成为普及技术的并不多。事实证明也是如此。Gartner 2017 年的预测报告中,曾经名列未来几大技术趋势的机器学习等,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从榜单上消失了。因为现在好多公司在搞基于机械学习的人工智能,还有态势感知平台,不知道过段时间,业界宣布该技术因为难于通过现有技术复现,不可能成为未来趋势,各家公司CIO的表情会怎么样。
世界上曾经有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叫“柯达”,在1991年的时候,他的技术领先世界同行10年,但是2012年1月破产了,被做数码的干掉了。
当“索尼”还沉浸在数码领先的喜悦中时,突然发现,原来全世界卖照相机卖的最好的不是他,而是做手机的“诺基亚”,因为每部手机都是一部照相机,于是“索尼”业绩大幅亏损。
然后原来做电脑的“苹果”出来了,做出了触屏的智能手机,把手机世界老大的“诺基亚”给干掉了,而且没有还手之力:2013年9月,“诺基亚”被微软收购著名数码相机品牌——尼康,关闭了它在中国的工厂。给出的理由是:智能手机的崛起侵占了原本属于数码相机的市场。按照传统的商业逻辑,尼康最多被索尼/佳能等等同行打败,没想到打败它的居然是另一个行业——智能手机。
当苹果手机还在如日中天时,中国的华为异军突起,又发布了全球首款AI手机,将手机带入了人工智能时代。
大润发在零售行业是一个号称19年不关一家店的传奇商场。在商场这个领域里,没有任何人能打败它,包括沃尔玛和家乐福,但是很可惜他败给了这个时代,被阿里巴巴收购,高层集体走人。
方便面现在每年的销量以几十亿包的速度在减少,遭遇如此断崖式的危机,难道是产品出问题了吗?
不是的,反而是越做越精致,越来越全面,大的小的,干拌的,开水泡的,各种口味层出不穷,还请了一些口碑极好的明星代言宣传,但仍旧挽回不了衰败的颓势。为什么这个曾连续18年销量保持增长的国民美食,在越做越用心的情况下,反而销量严重下滑呢?因为有了外卖,自从外卖行业的横空出世,各种可口的美食半小时左右就能送到手上,这时候基本就没方便面什么事了。
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不是今麦郎,更不是白象,不是任何一个平日里厮杀惨烈的竞争对手,而是美团、饿了么这些新兴公司,是散布在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外卖美食小作坊。
正如达尔文进化论所说的,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而是对变化能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
看完这些,更多的不是对技术和趋势的关心,而是内心的感慨。生活在这样技术发展飞快,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能否为自己寻求一处宁静的港湾。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不管怎样,还是要坚持走下去的。
好了,要开始学习新的技术,继续啃书了。
(中国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