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CMEF(2019春季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展上,医疗器械厂商们纷纷把人工智能产品摆到了最显眼的位置。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变化,前两年,CMEF的主题还是“医疗数字化时代”,今年的主题则变为了“智能重构未来”。
或是为了配合此次主题,除了照例摆放着一台台CT、MR设备外,GE、飞利浦、西门子医疗还分别辟出了一块区域,专门展示各自的数字化医疗成果。
GE医疗与AI创新公司Arterys推出了人工智能辅助心脏核磁诊断Cardio MR AI、基于心电大数据平台的云心电AI预判分析系统;飞利浦着重展示了其疾病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飞利浦星云平台、医疗AI等成果等;西门子医疗则为其数字医疗生态圈teamplay的两家AI合作伙伴——雅森科技、深睿医疗,腾出一小块区域用于展示双方合作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中国市场高端设备市场饱和以及中国医疗改革的推进,GE、飞利浦、西门子医疗三家“百年老店”正纷纷摸索从单一产品的交易模式转向整体解决方案。
转型浪潮中,医疗器械三大巨头GPS(G指GE、P指飞利浦、S指西门子医疗)在医疗AI这一新的战场再次相逢:GE将医疗业务拆分,聚焦于数字医疗应用和解决方案;飞利浦以医疗AI为突破点,自建生态平台、并购初创企业、联合生态合作伙伴;西门子医疗正从头开始构建AI能力,希望建立数字化医疗“App store”。
在此次CMEF现场,记者分别采访了GE医疗中国副总裁陈金雷、GE医疗中国首席创新官戴鹰;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陈胜裕、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梁建球;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分院院长、物联网服务事业部研发中心总经理陈颀潇。至今,GPS三巨头的数字化医疗布局已经浮出水面。
贴上科技标签
2018年6月,GE宣布剥离医疗业务部门,计划将GE医疗集团拆分为一家独立的公司。伴随着此次拆分,医疗器械三大巨头GPS全部完成独立发展。
西门子医疗于2018年3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西门子集团对其持有85%股份。飞利浦则是在2015年收缩边界,将照明业务剥离,全面聚焦健康科技。
“大家一般理解西门子是销售公司、生产公司。”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分院院长、物联网服务事业部研发中心总经理陈颀潇更愿意给西门子贴科技公司的标签。
强调科技的还有飞利浦,过去三年是飞利浦健康科技转型的关键期。
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梁建球告诉记者,“我们几年前被定义成侧重工业的企业,现在已经完全被业界认可为一个健康科技企业。”
与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相比,GE医疗虽然并未特意强调科技标签,但也一直在探索智慧医疗。
GE医疗中国副总裁陈金雷告诉记者,“智慧这个词具体到医疗行业,一般指的是数字化、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深度分析等技术,对GE来讲,新技术的应用最终都是实现精准医疗的手段。”
从产品数字化到服务数字化
在GPS三巨头打造的数字化医疗布局中,第一步往往是先从产品数字化开始的。
GE医疗推出首个经FDA批准的基于云端的心脏磁共振AI辅助诊断系统Cardio MR AI,该辅助诊断系统基于GE磁共振技术,不用屏气、自由呼吸下完成全心、全胸信号采集,AI辅助医生进行定量分析。
此外,GE医疗还有一款高端CT设备DLIR,4月份拿到美国FDA认证,成为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辅助的CT图像重建,通过人工智能的重建方式,让图像质量有非常大提升。
陈金雷将医疗设备行业分成扫描前、扫描中和扫描后三大阶段。“GE其实会更充分利用在扫描前和扫描中的优势,因为这块和设备结合的更紧密一些。”
但在扫描后,GE也不会放弃,陈金雷告诉记者,“我们会紧密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新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目前GE在扫描后阶段做的努力,陈金雷举了个例子,比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是心脏核磁的诊断,对技师、医生诊断、设备能力要求都很高,通过AI的方式,一方面在数据采集方面帮助医生更好完成心脏核磁的扫描,另外一块对心脏核磁扫描出来的图像进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可以帮助我们突破以前的界限。”
“硬件里有很多强大的软件的功能,所以不管是CT还是MR,很多功能提升都是靠软件的迭代。”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陈胜裕告诉记者,飞利浦最近推出的针对乳腺疾病的AI Breast智能超声系统,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还能帮助医生快速找到乳腺肿瘤的病灶。
在陈胜裕看来,飞利浦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高度数字化,不管做诊断或治疗,还是监护、疾病预防的医疗器械产品,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数字化为很多行业都带来了革命性、翻天覆地的影响,健康和医疗行业也不例外。”
陈胜裕常常跟同事讲,可以把很多产品叫成AI产品,因为产品里有一半都是靠软件功能做事情:提升医生效率、快速找到病灶,在设备上直接做定量定性分析等等。
西门子的数字化思路也分为产品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三个阶段。与此类似,西门子医疗的AI战略规划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尽量多地把所有人工智能技术嵌到现有设备产品当中去,目前已有40多个人工智能应用;第二步,基于已经收集到的数据,提供高效解决方案;第三步,不断探讨基于数据的应用。
比如在SOMATOM go.系列CT产品中,掌上平板电脑max成为了操作控制端,该产品系列冠脉成像只需要3秒,为心血管筛查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AI集成智能平台可以将CT扫描和AI前处理同步进行,扫描完后立刻可以获得诊断信息。
构建生态平台
二十年前,西门子医疗便开始启动人工智能相关探索,目前已经获得了500多项机器学习领域专利、100多项深度学习领域的基本专利、以及40多项人工智能应用的产品。
而GE医疗、飞利浦在研发上的投入都是以亿为单位。GE医疗全球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金,中国研发人员超过1000人;飞利浦每年投入近17亿欧元进行研发,其中60%用于软件和AI的开发。
一面加大研发投入,一面GPS 三家在努力打造各自的数字医疗生态。
“除了依靠自身的研发投入,我们也会建立一个生态环境。”陈金雷告诉记者,GE医疗并不是针对单一痛点开发解决一次性应用程序,而是通过整合多算法的解决方案套件,探索完整的解决方案路径。
在陈金雷看来,AI、深度学习等是智能医疗推进的工具,GE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体现在几个方面:1. 最大的装机量和海量原始数据;2. AI等应用直接嵌入医疗设备;3. 构建应用平台和生态体系的优势、资源。
承担飞利浦数字化医疗生态最为关键的产品是“飞利浦星云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平台”,去年8月份,飞利浦宣布平台首次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落地,该平台包含ISP(支持临床影像诊断,涵盖心脏病学、肿瘤学和神经学)和ISD(医用科研平台)两个平台。“过去飞利浦没有把星云叫成人工智能平台,而是星云工作站。”
陈胜裕告诉记者,“星云工作站”由飞利浦经过十几年研发推出,这套辅助诊断系统已经获得FDA和CFDA的认证。
从陈胜裕的观察来看,单纯的IT公司很难理清医疗实际的场景流程和临床路径,单纯的硬件公司又缺乏软件知识。所以飞利浦重视软硬及临床方面,针对实际应用的场景跟情况,针对特定的疾病,与客户和消费者做整合跟互联。
两年前,西门子医疗推出了数字化医疗平台teamplay——一个基于云端的大数据平台及医疗生态圈。通过连接医疗机构及其成像设备,并基于诊断成像过程所产生的元数据,包括检查时间、类型和时长,放射剂量以及扫描协议等数据,大型医院、医院网络和诊断中心可以了解有多少台设备在使用中。
在西门子医疗的规划中,teamplay平台相当于“App store”,可以解决标准化的问题,规范不同医院的扫描参数、剂量、使用序列,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做影像或者某一个具体疾病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软件支撑,要把单一功能用到医院现有的机器上是很困难的。”
王皓认为,西门子医疗构建的数字化生态的不同之处在于,“西门子医疗以医疗设备为终端,服务于专业的医疗机构、医院、体检机构,而不是直接最终的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西门子医疗在此次CMEF上发布了部分规范化检查成像扫描临床实践基地的认证标准与流程,该标准协议将于6月在官网上线。届时,协会及teamplay用户可直接通过网站进行方案上传、认证、分发与检验。
“不光西门子医疗,对大多数医疗行业来讲,中国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公司的增长是否能够实现,中国市场是整个市场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王皓向记者透露,中国是西门子医疗的第二大市场,美国是第一大市场,并且中国可能是未来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在中国市场的这条赛道上,赛跑的不只是GPS三巨头,在GPS意欲打造的数字化医疗生态中,闯入了联影、东软等国产医疗设备厂商,也有阿里、腾讯这类互联网巨头。他们基因不同,又各有优势,但最终几方会在数字医疗领域打造出什么样的行业生态,仍待时间验证。
(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