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态度 >
    45字单位长名折射了什么?
      时间:2013-03-13 14:15 作 者:袁云才

  在国务院推行的大部制改革中,将组建一个新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这个名称有14个字,念起来确实有点“不轻松”,引发网友纷纷吐槽。不少网友建议,该局可以改名为“国家传媒管理总局”。不过,若单以名称长短而论,这个14字的总局在当今还只能算“小儿科”。据人民网3月12日报道,有网友曝出一个据说是全国名字最长的部门:“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数一数,武汉这个部门的名字竟然长达45个字!我不知道它的牌子怎么写,即使一行排15个字,也需列三排,看上去就像三个部门,洋洋大观,威风倒是威风,可却苦了百姓。45个字没有标点,读起来令人上气不接下气,读十遍能记住的,也该是上过记忆培训班的高材生了。兴许这单位设置长名的本意,就是锻炼百姓的记忆力。它的圆形公章,大概也就会里三层外三层地刻得密密麻麻,就像一个罗盘,突显其“指导”意义。

  调侃归调侃,都是想当然。那么,这部门为何却要这么长的名?为何不能简化得让百姓更方便一些?我又想起一个老故事。

  一名书生在公路边卖瓜,写了一个16字招牌插在瓜堆上:“此处有大量绿皮西瓜公开向路人出售”。有人说这话太啰嗦了,你卖瓜本就是光明正大的行为,说“公开”岂不多此一举?西瓜一看就知是“绿皮”的,何必强调?书生就去掉了这四个字。又一路人走来,说你这西瓜堆在这里,一看就知是“大量”,买的人也肯定是“路人”,何需写明?他又去掉五个字,招牌变成“此处有西瓜出售”。第三个路人走来,又说“此处有”三字岂不多余?书生想了想也是,又去掉三字。最后一个老农走来,看了看“西瓜出售”,说:“人家一来就知道你卖的是西瓜,还需写这两字吗?”书生满脸通红,最后在老农建议下,招牌最终改成了“卖西瓜”,既简洁醒目,又通俗明了。

  书生最初写16字招牌,或许是想卖弄自己学问,或许是刻板机械,以为招牌太短路人就不明其意。武汉这家45字的长名单位,想来也像这书生一样。不过,窃以为书生的“雷人招牌毕竟只是呆子气太重的结果,而这单位的长名,却不经意间流露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以为名称不长就不足以说清自己的职能和权力、权威,实际上成了一种炫耀,客观上低估了公众智商。殊不知这样的长名,反而侮辱了自己。我们又怎能想象,它平时的工作能够接“地气”?

  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将成为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方向。我们希望,不仅机构要精简,机构的名称也应尽可能简化,让百姓看得懂、记得住。一个好的名称,其实就是一条好的广告语,它所展现的是一种传播效率,更是一种“与人方便”的服务意识,愿喜欢取长名的单位三思。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