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态度 >
    “工作狂”宗庆后拒绝英女王宴请:没什么意思
      时间:2013-05-06 17:26

  中国企业家作为一个实业家,宗庆后讨厌形式化,哪怕这形式代表着荣耀——今年春节前,他拒绝了英国女王和首相的宴请,“2月6号女王请,12号首相请,9号就过年了, 让我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去吃餐饭回来,再坐十几个小时去吃、再回来?没什么意思。”

  娃哈哈是食品(行情 专区)饮料行业的潜在市值王,宗庆后在巅峰又开始新征程,但他有能力消弭隐患吗?

  作为一个实业家,宗庆后讨厌形式化,哪怕这形式代表着荣耀——今年春节前,他拒绝了英国女王和首相的宴请,“2月6号女王请,12号首相请,9号就过年了, 让我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去吃餐饭回来,再坐十几个小时去吃、再回来?”在两会代表下榻的金鱼池酒店一间会客厅里,老硬汉宗庆后坐在沙发上,面对《中国企业家》记者,点上一根万宝路香烟,吐出一口带着浓烈浙江乡音的烟圈,“没什么意思。”

  但拒绝了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的宗庆后,却出人意料的出现在某时尚杂志举办的晚会上。他在不断闪烁的镁光灯中待了几个小时,领取了一个2012年度实业家的奖项,留下一张封面照片。在那张照片中,宗庆后身穿西装,打一条绿色领带,抱着膀子,身体略侧,以一种一览众山小的神态俯视镜头。照片上的宗庆后显得比真实年龄年轻得多,他换了一个更浓密些的发型,脸颊被粉和光打得过分光滑:这位身家116亿美元的福布斯2013年华人富豪榜内地首富,竟然是今年榜单上最富有华人中最年轻的。

  这是宗庆后第一次有据可查的与时尚扯上关系。平时他衣着朴素,还有些不修边幅,一天只花140块钱,吃穿住用毫不讲究,唯一的嗜好是抽香烟。即使对时尚并非一无所知 ——在接受某时尚杂志采访时,宗庆后只摸了摸衣服面料,就准确地指出那是Cerruti1881——如无必要,他懒得在穿着上费心思。

  此后不久,宗庆后亮相吴小莉主持的一档节目,当时他脚蹬黑皮鞋,却套着一双白袜子——这样的“黑白配”会令视秋裤如蛇蝎的时尚女魔头当场窒息,但宗庆后这个老爷们并不在乎。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宗庆后亮相芭莎时尚夜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推销他的新项目——娃欧商场(WAOW PLAZA).

  娃欧商场位于杭州钱江新城,是一座隐藏在四周摩天大厦间的四层建筑。商场里售卖的商品包括服装、箱包、手表和食品等多个品类,大都来自欧洲一线奢侈品牌副牌和二线品牌。随着娃欧商场于2012年10月开业,这些品牌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内地,独家引进代理它们的,就是娃哈哈。

  为了赶在娃哈哈25周年厂庆那天开业,娃欧商城从无到有只用了4个月时间,直到开业前一天还在装修。由于时间仓促,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娃欧商场像个丑小鸭。有人批评它的巨大LOGO和建筑整体风格太土气,有人指出它的店面设计太过时,还有媒体报道,由于客流稀少,工作闲暇,一些营业员甚至将商场当成了收发快递的“接收站”。

  宗庆后承认,娃欧商场缺点不少,销售情况也不如意,但这些问题显然并没有对他造成多大困扰

  重要的是开始走出第一步。

  虽然从1999年至今,娃哈哈一直端坐行业龙头的宝座,其产量占全国饮料20强企业总产量的25.6%,收入占43.4%,利润则占据53.8%。娃哈哈的利润率是其他同行的3倍以上。如果你对它的记忆还停留在的2007年至2009年的达娃之争,那就“OUT”了,在与达能分手后,今天的娃哈哈如果上市, 会成为饮料行业的市值王。富有意味的是,娃哈哈在与外资分手获得解放同期,另一家本土饮料龙头公司汇源与可口可乐的婚姻由商务部棒打鸳鸯否决,汇源至今未完全从这次打击中复苏。其香港上市汇源果汁2012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销售收入为16.9亿元,同比下降7.5%,毛利为4.2亿元,同比下降11.8%,又有消息传出汇源主席兼大股东朱新礼筹划出售其持有的汇源股权。朱新礼近期向本刊记者否认了出售传闻,坚称自己从未对饮料行业意兴阑珊,他觉得与娃哈哈产品线不同,不具可比性,但也承认“娃哈哈在很广的产品线上做了一些利润不错的产品”。

  

工作狂宗庆后拒绝英女王宴请:没什么意思

 

  近年来,娃哈哈销售总额也开始出现下滑,2012年,集团实现营收636.31亿元,同比负增长6.23%;虽然实现利润101.10亿元,同比增长18.19%;完成净利润80.58亿元,同比增长16.93%,但主要得益于原材料(行情 专区)价格下降。

  增长碰到天花板,按照宗庆后本人的说法,是饮料行业本身容量有限,“我们现在基数已经很大。如果增加20%就是200亿,饮料行业不可能承受这么快的增长, 市场容量增长也没那么快,” 而他也不打算跟同行拼个你死我活,“你要跟人家搞恶性竞争,有可能我把人家竞争下去,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整个行业都搞乱了。我觉得还是合理公平适度的竞争比较好,能促进行业发展。”

  但娃哈哈不能停下脚步,甚至不能放慢,这种压力不只是企业自身内在的要求,也来自于外部,“地方政府希望你(娃哈哈)进入世界五百强,这也有点压力。进入五百强我认为也是很简单的,但现在它们中有些不是真正的强,是大,亏本的也是它们。”

  宗庆后不能接受亏本的生意,他必须为娃哈哈在饮料行业之外,找到一口能够不断喷涌利润的新泉眼。

  最初,饱受大超市“盘剥”,他想自起炉灶,做连锁超市;但今天的中国市场上,外资和全国连锁超市瓜分了一二线城市市场份额后,业已下探至三四线城市,而后者本身就有地方强势品牌盘踞,这样的竞争格局下,留给娃哈哈的腾挪空间实在有限。何况运作一家超市,其供应链建设、管理非常繁复,绝非朝夕便可习得。加上电子商务对线下零售商的冲击,娃哈哈想在这一市场中分一杯羹,绝非易事。于是,宗庆后决定另辟蹊径,从娃欧商场开始发力。

  如果一切都按照宗庆后设想进行,娃欧商城将成为一个庞大零售帝国的开端,就像25年前的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营部是娃哈哈帝国的开端一样。明年湖南就会有第二家娃欧商场,三到五年内全国各地就会有100家。而且,宗庆后策划这个新项目时就已明确,娃欧商场将上市。

  现在的娃欧商城只是一个雏形。在宗庆后计划中,娃欧商场会迅速演进为shopping mall,即“包括国外的竞品、儿童专用商品、超市、娱乐、餐饮”等城市综合(行情 专区)体。如果计划得以实现,娃哈哈不但将攻克产业链上的最后一个桥头堡,而且将孕育出另一个万达,虽然宗庆后并不承认:“我没有做商业地产,以后也不做商业地产,主要就是建个商场。”

  不论是不是商业地产,对宗庆后和娃哈哈来说,这都是一次全新的冒险。

  关于饮料行业的一切,宗庆后几乎无所不知,连娃哈哈纯净水瓶盖上有多少个齿儿,他都一清二楚;但在如何办好奢侈品商场这方面,宗是个外行。他把脚伸进去的是一片自己并不熟悉的水域。

  商场开业时,他特地将《时尚芭莎》主编苏芒、法国知名时装设计师Jimmy和意大利时尚女鞋设计师Ricky Riva请到商场,做了一次讲座,既是宣传,也是补课。

  需要宗庆后和娃哈哈恶补的不止是时尚知识,更重要的,是管理经营商场和shopping mall的整个体系。喻翊翔是娃哈哈信息部门的负责人,为娃欧商城设计信息系统是他在娃哈哈最艰难的一次工作,因为娃哈哈做娃欧商场的员工中“几乎没有人知道需求是什么。”

  习惯了一言九鼎的娃哈哈之王决定,在娃欧商城这个项目上,寻找合作伙伴。他希望通过合作,来引进人才,解决管理团队的问题,“现在好几家跟我在谈。包括资本、管理团队,”宗庆后甚至愿意让出控股权,“关键是理念一致、优势互补。”

  尽管外界对娃欧商场充满疑虑,但宗庆后这一次仍然充满信心:“现在(去娃欧商场的)人比较少,但你通过不断宣传,好的东西进去,慢慢就会做起来了。”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娃哈哈员工是信了。特别是娃哈哈公司的老员工,他们对于宗庆后的信任毫无保留。司机老张在娃哈哈已经工作20多年,和许多娃哈哈员工一样,他持有公司股份,虽然不多,但去年的分红也有三万多元。办娃欧商城的资金是宗庆后向浙江和湖南两省的经销商募集的,娃哈哈员工没有参与,但倘若宗庆后鼓励员工集资,老张说,他会毫不犹豫从口袋里掏出积蓄。因为宗老板“从来没有失败过”。

  娃哈哈人对宗庆后的感情,已经从信赖上升到了崇拜。据一位公司员工透露,在2012年10月举行的经销商年会上,一位来自东北的经销商喝了几杯酒后情不自禁的站起来振臂高呼:“娃哈哈万岁!宗老板万岁!”其他人也都跟着他一起山呼万岁,场面煞是壮观。

  “万岁”通常只用于皇帝,某种程度上,宗庆后就是娃哈哈的皇帝,而且,是雍正皇帝——在不同场合接受采访时,宗庆后都谈到过雍正皇帝对国家的治理。

  宗庆后的管理风格确实与雍正有些相似。他建立的管理方式,本人称为大权集中,小权分散关键是,你很难界定大权与小权的边界。娃哈哈这个营业收入达678 亿,拥有生产基地近60个、分公司150多家、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员工3万余名的庞大企业,至今没有董事会,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宗庆后一人兼任。娃哈哈事无巨细,都需要由宗决定。外界熟知的老故事是,哪怕买把扫帚,都得宗庆后批准。他是娃哈哈的大脑、动力和推手,而其他人只是齿轮和螺丝钉。宗庆后将他的意志完全贯彻到了娃哈哈生产和经营活动之中,他的触角几乎深入到了娃哈哈的每个角落。

  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被问到:“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宗馥莉的回答是:“等于零!”

  但娃哈哈的成功并非只赖于宗庆后的令行禁止,真正的武器,是宗庆后创造的纵横短缺时代的“非常营销”,把经销商和娃哈哈利益捆绑在一起的销售渠道“联销体”,他对效率无休止的追求、对细节偏执狂似的把控,以及把工作当做生活乐趣的作风。

  特别是最后一点,宗庆后就是工作狂这个词的注释,在现任娃哈哈党委书记的吴建林看来,从娃哈哈创建到如今成长壮大,宗的这种风格一直没有变过。吴建林 1989年从浙江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加入娃哈哈,按公司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先到车间锻炼,报道当天,吴建林就下了车间。当时正是娃哈哈营养液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时期,全公司只有四五十人,加班干活是常事,基本没有休息日。

  吴建林没有抱怨,因为他发现,老板比他还要忙得多。午休时间,如果没有其他工作,宗庆后就会跑到车间,帮忙给营养液打包装;中午有外面的车子来拉货,他就跟着员工一起装货。办公到晚上11点,宗庆后还要开半小时车,到工厂转一圈。

  宗庆后进车间不是做样子,他总能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工厂买设备,他从来都是亲自把关,这让他熟悉设备的优缺点,生产中能发现问题,也能提出技术改进方案。做娃哈哈营养液,红枣、山楂等原料需要煎煮,分先后两次。第一遍煎好后,液体用于提炼营养液,煎煮锅里剩下的原料被视为废料。看到锅里煮过的红枣外观依然完好,宗庆后吃了一个,发现还是甜的,他很懊恼。还有甜味的“废料”,意味着原料使用不充分,也被宗庆后视为一种浪费,他立即要求改进技术。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娃哈哈,宗庆后比技术人员都熟悉机器设备,现在宗庆后完全可以称为机械(行情 专区)专家了。“做一个部件,该怎么做,我都跟他们说的清清楚楚,因为我是从小做大的,自己首先要搞清楚才会做,”吴建林说,对这一点宗庆后当仁不让,“我是公司最内行的人。”

  “老板很节约,哪怕浪费车间里的一个标签、一个瓶子,他都会很不舒服,”吴建林认为“娃哈哈就是这么‘熬’出来的。”

  对宗庆后而言,成就娃哈哈是梦寐以求的事业,他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宗很少休假,每年有大半的时间奔波在外。

  跟老板出差,是娃哈哈员工的“苦差”。娃哈哈企业研究院副院长李言郡算是“苦主”之一。4月初,他刚跟宗庆后从外地考察回到杭州。出差3天,每天都是早晨 6、7点出门,晚上11点回酒店,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考察间隙,还要去看市场,如果是周末,遇到大超市不营业,也要去看小超市。离开时,总会拎几袋样品回去。终于可以趁吃饭时间休息下,老板又交代了新任务——刚刚吃的菜泡饭不错,是不是可以研究下?在娃哈哈工作了17年,李言郡早习惯了宗庆后的做派, “他精力旺盛于常人。心里一个概念,就是工作。”

  某种程度上,宗庆后是在弥补年轻时“被浪费”的岁月。18岁,为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毕业的宗庆后下乡到了舟山一个农场,数年后又转到绍兴的茶厂。在农村一待就是15年。1978年,宗庆后33岁,顶替母亲的工作返回杭州,在校办工厂做起了推销员。直到42岁,人到中年,他抓住机会,靠14万借款,从卖4分钱一支的冰棍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创业。

  娃哈哈的大部分员工和老板一起,经历了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宗庆后和接受采访的娃哈哈员工都说,很少有人主动离开娃哈哈。宗庆后拿出一部分股份,分给了大约一半的娃哈哈员工。“我现在给他们1块钱的股份,每年可以分8毛钱。”娃哈哈一直保持中国饮料企业中比较高的利润率,员工从分红中获利不少,有些员工甚至年收入的 50%都来自于分红,但股份并非完全归员工所有,而是和娃哈哈员工这个身份捆绑在一起,“你离开就要退出,全还给你。”

  虽然营收下滑,但利润创了新高,娃哈哈看上去仍然处在最好的时候。这样一家资产优质的公司为什么不上市?

  宗庆后把原因之一归结为持有股份的员工不愿意,“下面没有人推着我上市,因为上市他们这些股东就要全退出来,上市只能有50个股东。”宗庆后称,已经有很多投行找过他了,“高盛最近还在找我,但我不需要上市,我有钱。”一位娃哈哈内部员工告诉记者,娃哈哈不上市,一部分原因,是倘若上市成功,宗庆后就无法像现在这样掌控公司了,“你能想象皇帝成为一间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吗?”

  宗庆后说,娃哈哈最有价值的,是人,是“员工队伍,包括经销商的队伍,”他的口气透露出一股来自《毛泽东选集》的味道,在浙江农村的15年间,他几乎将这套书翻烂了,他的思想资源,有一半来自于《毛选》,“有了人,什么都可以创造出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