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态度 >
    李东超:习近平拉美之行并非“挖美国墙脚”
      时间:2013-06-03 10:34

  5月31日,习近平以中国国家主席的身份首次踏上拉美的土地,这也是其以中国国家元首的身份第一次访问英语加勒比国家。而就在同一天,美国副总统拜登结束了为期六天的拉美之行,离开巴西回国。

  美国领导人前脚刚走,中国领导人即到,这让拉美地区顿时热闹起来。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中美领导人密集访问拉美,中国人是来“挖美国人的墙脚”的吗?这种疑问难免会出现在美国人脑中。拉美历来是美国的“后院”,但近年却发展成美国“盲点”。以查韦斯为代表的左派政党在诸多拉美国家中执政,让美国在拉美碰了一鼻子灰,也让许多拉美国家感到“失落”。

  这次习近平访问拉美岂不是更加容易引起美国的猜疑?中国方面显然预估到了这点,习近平在结束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下称“特多”)、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的访问后将在美国加州的安纳伯格庄园与奥巴马会晤。这种在访问完美国“后院”后与美国领导人会晤的善意举动显然是向美国人示意,这次拉美之行并非是来“挖美国墙脚”的,中国与拉美的合作并非针对美国。这和美国咄咄逼人的“重返亚太”之势截然不同。

  在此次访问中,能源其实是其中一个看点。以特多为例,其国土面积小,但油气资源丰富,是加勒比海的一个“油库”。凭借毗邻委内瑞拉的地理位置和离岛免税政策,特多一跃成为加勒比地区的油气生产和中转中心。其经济也以能源开发和加工为主,能源产品产值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

  美国是特多油气资源出口的第一大市场。然而,在美国本土页岩油和页岩气大发展、有望实现“能源独立”的影响下,美国从特多进口的油气呈下降趋势,加勒比地区在美国海外能源供应战略中的重要性未来或将减弱。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11年,美国从特多进口的原油和炼化产品为7.6万桶/天,但2012年下降至6.6万桶/天。受影响的不仅是特多,其他加勒比海国家的炼厂的情况甚至更糟。最近,这一地区的大型炼厂发现越来越难和美国的炼厂竞争,因为美国的炼厂可以以更加便宜的天然气发电作为动力。2012年,该地区两家最大的炼厂被迫关闭,使加勒比地区炼厂的实际生产能力下降近40%,降至100万桶/天。

  特多还是美国最大的LNG进口来源国,也是世界第五大LNG出口国。根据EIA的数据,2012年特多向美国出口1122亿立方英尺(约合31.8亿立方米)LNG,占美国当年LNG进口总量的64%。不过,这已比2004年的高峰期减少了99亿立方米,下降了76%,而近年特多的天然气出口能力达到近200亿立方米。

  在美国“能源独立”影响其对加勒比油气需求的大环境下,特多及其他加勒比油气出口国正积极寻找其他市场。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自然成为特多等加勒比国家的重点考虑对象。

  和特多的合作也将成为中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战略立足点。中国在加勒比地区的活动一直很活跃。过去十年来,中国一直对加勒比地区提供大量的援助和投资,以争取在长期以来被西方国家主导的地区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大部分投资都流向了在外交上承认中国的国家。特多在美国本土页岩气大发展和巴拿马运河扩建的影响下,也将加快朝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的转向,加快实施“多元化”战略。中国进入加勒比,特多转向亚太,二者合作空间广阔。

  其实,习近平此次访问的对象选择也很有说道,哥斯达黎加是唯一与中国建交的中美洲国家,特多紧邻委内瑞拉这一中国在拉美最大的能源合作伙伴。但在委内瑞拉刚刚完成政权交接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并未亲自访问委内瑞拉,而是李源潮早些时候进行访问。此外,习近平此次并未访问古巴这一与中国保持传统友谊但又反美的国家,而是访问了英语加勒比地区的特多。

  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姿态:一方面让加勒比地区那些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看到好处,另一方面也明白地告诉美国,中国并非只和具反美色彩的左翼政府打交道,而是愿意和拉美所有国家保持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包括深受美国影响的国家,中国并非是来“挖美国墙角”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