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态度 >
    央行与市场沟通难
      时间:2013-07-05 10:57

  

 

  中国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间市场短期流动性危机爆发近两周,央行按兵不动几日之后采取措施,使得情况日趋好转。在经历短期“惊吓”后,市场投资者似乎从中看到了机会。

  近日,美国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奥本海默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杰里·魏博曼(Jerry Webma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他理解央行与市场的沟通困难,中国去杠杆化的过程并不简单,但这恰恰对投资者或许是“一个进入的机会”。

  中国央行与美联储的遭遇类似

  《21世纪》:中国近期爆发的银行间流动性问题对全球市场造成了冲击。目前分析人士认为两大原因导致了该问题:中国资本外流导致资本供应量减少,同时中国的银行业务对于资本需求不断增加。你认为根本性因素是什么?

  魏博曼:我认为这一场流动性危机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短期内冻结了银行间资本流动,试图向市场表达其限制信贷扩张的意图,尤其是在影子银行系统中的信贷扩张问题。

  《21世纪》:比较戏剧化的是,央行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突然改变了态度。上周一,中国央行还宣布采取措施打击影子银行,接着后来却又出台一个立即生效的声明,阐明其将确保信贷市场继续运营的决心。你如何评价中国央行这次在应对短期流动性问题上的做法和表现?

  魏博曼:对于全世界各国的央行来说,与市场沟通始终是一大挑战。在我看来,中国人民银行原是希望给予市场信号,表示他们将要限制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但是他们将会采取行动避免全系统的信贷紧缩。如果我的这一假设正确,那么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动将如履薄冰——加强(金融行业)规范,但同时允许银行系统中一些更加规范的机构进行信贷运营。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状况与美联储的遭遇有所类似:美联储表示一个更强大的经济将允许其放缓扩张性政策,但同时又试图向市场表示,只要有必要,它将保持现有的宽松政策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是一个巧合

  《21世纪》:中国的流动性问题在多大程度上与美联储放缓量化宽松的信号有关?

  魏博曼: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中国的流动性问题由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行动肇始,至于其和美联储发出更加鹰派的声明为何同时发生,我认为这是一个巧合。

  《21世纪》:尽管美联储的宽松政策不断增加杠杆,但在过去4-5年中美国金融业仍然拥有不少成功的去杠杆经验,你认为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央行借鉴?

  魏博曼:在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崩盘以前,大多数央行人士都会觉得资产泡沫不是一个问题,央行可以试图解决。而自从危机爆发后,我认为目前世界各国的央行人士对于货币宽松可能带来的高杠杆问题以及市场资产显著高估问题已经产生了警惕,将可能采取措施试图限制信贷扩张,避免上述所说的经济泡沫。这或许应是中国人民银行限制流动性决定的一部分。

  新兴市场债市和股市被显著低估

  《21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已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饱受资本外流的痛苦,这使得新兴市场缺乏足够的活力。不过,目前已经有一些投资经理试图返回新兴市场。你对这一趋势如何看待?对于看好新兴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是否能够在今年内期待一个更好的投资季节?

  魏博曼:新兴市场的债市和股市较发达国家而言被显著低估。这种低估或创造了对仓位绝佳的公司和主权债券发行人的显著投资机会。尽管不可能预估何时市场将全面看好这种机会,但我们的确认为对于某些精挑细选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在新兴市场找到具有良好价值的资产。

  近来新兴市场的波动仍然让投资者苦不堪言,不过可能会最终演变成信贷推动的初期泡沫——在房地产价格或其他资产上。对于那些大宗商品密集型的经济体来说,的确,中国目前基础建设投资变少,出口减少,经济增长接近底部,对这些经济体不利,投资者的确开始不看好发展中国家应对挑战的能力……不过,市场始终在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上寻找购买具有吸引力的资产的机会。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