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态度 >
    李聪:利率改革的利好与利空 银行暴利结束
      时间:2013-08-02 17:16

  7月19日下午,A股市场用一场事先的暴跌向人们展示了对即将出台的政策的态度,随即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和票据贴现利率管制,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利率市场化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按照央行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的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至此,除存款上限未放开管制之外,利率市场化即将走向完结。

  “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实际上要超出很多人的主观想象。”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如此表示。目前货币、债券市场、理财产品以及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全面市场化。2012年6月以来,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占金融部门融资总额近一半的非贷款类业务资金价格已完全市场化;另一半依靠银行贷款实现的融资,绝大部分也已在贷款利率下限之上自主定价。金融机构间的存款定价也逐渐有所差别。中国已从融资利率高度管制转为主要依靠市场决定利率。

  这意味着长久支撑商业银行利润的既定利差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消失,贷款方的单边弱势状态将结束。

  长期看企业将受益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和分化有利于倒逼商业银行改变趋同的商业模式,寻求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总体上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毫无疑问,企业将从中受益。

  首当其冲的是国企和信用资质较好的大型企业,当贷款利率下限消失,这些企业由于稀缺,将拥有更高的定价权。

  而其他的企业也未必会因此受损,恰恰相反,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融资成本上升,长期来看一定是有利于企业的。温州日胜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陆榕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即使在温州地区,银行也并未拥有很大的定价权,由于资质较好的民营企业在温州相对较为稀缺,银行希望将贷款给这些企业时,企业则拥有议价空间。中金公司在浙江的调研结果也表明了这点,即使对中小企业,银行的贷款议价能力也有所削弱。不过,由于银行积极提升中小企业贷款占比,整体贷款利率下降的幅度将较为温和。

  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较高和风险定价能力较强的银行受到的冲击较小。在浙江专门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泰隆银行即为代表,该行副行长金学良对本刊记者表示,对中小企业贷款早已实现按照自有模式来定价,并不会因此次政策出台而受到太大影响。

  陆榕则表示,当利率实现市场化,企业融资成本普遍降低,小贷公司的利润空间也会相应减小,这有利于社会总体融资成本的降低。

  银行暴利结束

  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银行业的利润格外惹眼。据统计,2012年全年,16家A股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0269.28亿元,占全部2469只A股上市公司19544.24亿元净利润的52.54%,挤占了全部A股净利润的“半壁江山”。不可否认,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多年之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其中利差收入一直占据相当的比例,融资成本过高一直为企业所诟病。监管层也早已意识到这点,但利率改革的推进却格外的小心翼翼。

  理解这点,一定要回顾商业银行的过去。

  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改革虽然实现了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但仍未有效缓解银行体系资产质量问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一度高达2万亿元。2003年,新一轮银行改革启动。四大国有银行先后完成财务重组、注资和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银行业体系的财务状况明显好转,存量风险得以基本化解。如果没有这场银行改革,中国恐怕很难抵御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冲击。

  由于过于依赖间接融资,中国经济对银行体系的依赖可见一斑,因此银行体系的健康程度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就必须做到自主定价,这不仅包括贷款的自主定价,还包括存款的自主定价。对此,银行并不一定欢迎,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长期的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客户提出疑问也可以将责任推卸给央行,说价格不是它自己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旦利率管制全部放开,将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的市场压力,这里面既有贷款竞争也有存款竞争。

  而如今,银行将不得不直面这些挑战,“这就像是给银行下了紧箍咒”,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杨涛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虽然此次出台的政策短期内对银行不会构成明显影响,但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改革已经到来,未来,将有更多的机构进入到这个领域进行竞争,而金融机构破产也将成为可能。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到,此政策短期内对银行盈利无重大影响。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措施不会显著降低实际贷款利率。2013年1季度,仅有约11%的新增贷款的定价在基准利率之下,且很少有贷款利率位于0.7倍的下限。贷款额度管制的存在限制了信贷的供给,贷款定价实际上由贷款需求决定。除非宏观经济下行明显抑制贷款需求,实际贷款利率不会显著下降。

  而银行业受到的影响,将更多为长期性的。央行一份内部报告曾评估,“如果今后10年内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银行息差可能下降60-80个基点,银行利润将降低一半,抵御风险能力下降,资本补充压力上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利率市场化会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从目前的同质化商业模式转向差异化定位,大型银行需要更多关注综合发挥多种金融工具为大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而中小银行则需要转向更为清晰的、有相对定价能力的小微企业。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促进银行业的差异化定位,也会促进银行业的洗牌,银行体系的并购重组有望活跃,经营稳健、管理能力强的商业银行有望脱颖而出。

  最后一步将慎行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评价,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今明两年都不会放开。银行、企业等微观主体的财务约束都不够。一旦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带来的必定是存款利率大战,这不利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亟待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已经完成,将择机推出。而预计在这之前,央行可能引入市场化定价的长期大额可转让存单,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渡。

  与此同时,开办民营银行也呼声渐起。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是此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法的具体化。只有在市场中有足够多的金融机构,资金的市场化定价才成为可能,而存款保险制度正是为了保证民营银行进入之后,民众的存款不会因此受损。除了那些“大而不倒”的机构,其余的金融机构将实现优胜劣汰的机制,破产以及并购将成为可能。

  而在进行最后一步,即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之前,“利率锚”的形成十分关键。目前最热门的备选项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但Shibor目前并不完善,只能反映短期,中长期则需要财政以及央行的配合。”杨涛表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