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16日,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在三亚召开,主题为“改革时代的地产新力量”。
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远认为,在未来房产调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住宅投资将明显放缓,商业地产会因此而持续受益。同时,在电商的冲击下,商业地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张远: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非常高兴在这个讲台上讲这么大一个题,作为一个企业来讲“问道商业地产,把脉发展趋势”,显得有点自不量力,但是卓越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想结合卓越的一些经验谈一谈。
我报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未来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第三,新形势下地产商的应对策略。
第一,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2年底全国约有3100多家购物中心,累计商业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亿平方米,预计2015年有望达到4500家,商业建筑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5000亿,增长26.1%,增长速度比住宅投资增速要高5.3个百分点。投资方面,2010年之后,商业地产的年均投资额快速增长,其投资额增速已经开始超过住宅。我们认为在未来房产调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住宅投资将明显放缓,商业地产会因此而持续受益。从需求方面讲,2010年之后,商业地产的销售面积增速快于整体地产面积增速。但是在电商的冲击下,我们看到商业地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外,从整个区域分布来看,我们简单搜集了一下2012年重点企业拿地的情况和业务的分布,从几家大型房地产企业拿地的区域分布来讲,还是二三线城市更多一点,我们如果要仔细分析,只要是在这些二三线城市中心区、城区,或者城郊区拿的地里面,商业的比例一定是很高的,要比原来高得多,我们没有具体研究它的比例数,但是我们各个大企业应该很清楚,只要是在旧城改造、城中心区、郊区拿的地,政府一定要求有商业配套。
在这些企业开发的模式里面,我们归纳起来有三大类,一类是万达的模式,我们叫做订单式的开发模式。再就是租售并举的新鸿基的模式,它经过这个转型整整花了11年。再一个就是凯德的资本加商业的模式,凯德现在在国内的商业地产运营当中应该说是独树一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作为国内企业来讲,它的模式的可复制性,可能国内企业没有这个优势,也很难做得到。它具体怎么运作的,我也不在这里多讲了,但是我觉得在行业内,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基本的看法。从典型企业就看到商业地产发展有这么三大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