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6日证监会午夜连发9文件迎接独角兽之后,国家首批战略配售基金也于6月11日正式开售。一时间,“独角兽”这个概念从国家政策走向了普罗大众,连买菜的大妈都在问“什么是独角兽?”、“能不能买?”。
在如今中国积极拥抱新经济,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之时,培育和发展独角兽企业被适时地提上日程,但是在全民“追兽”的过程中,似乎需要冷静下来,理性地分析独角兽企业的价值在哪里?如何正确客观地认识独角兽企业,它与中国的新经济发展存在何种必然的联系?
为此,记者·创业资本汇记者专访了前海梧桐并购基金董事长谢闻栗,据了解,截至2018年5月,前海梧桐并购基金共投资了22个新经济细分市场第一名,其中包含培育的5个独角兽企业,而自2017年年中开始,就发行了“独角兽”系列基金,投资涵盖十余个新经济行业。在谢闻栗看来,“独角兽”与新经济不能划等号,现在的独角兽企业也不意味着未来会成为伟大的公司,资本对独角兽企业应该持谨慎的乐观态度,而预计用两年时间可以使独角兽从泡沫回归理性。
“应对独角兽企业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记者:中国目前在拥抱新经济,同时又重点强化了“独角兽”这个概念,以致于许多人把独角兽和新经济划上了等号,如何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
谢闻栗: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独角兽这个概念?不难发现,现在全球巨型的新兴企业基本都来自于代表未来趋势的新经济领域,只是此前并不盈利,所以大家会想到,既然之前出现这么多不盈利的独角兽企业,成为全球最优秀的企业,是不是未来在这些新经济领域也会诞生很多这样的企业呢?因为有了这种预期,所以独角兽过去存在、现在存在、未来也有可能。这是新经济和独角兽能够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那么如何解读独角兽?事实上,中国的独角兽是美元基金根据纳斯达克的估值体系来定义的,我们接触这么多独角兽可以发现,之前人民币基金投得很少,原来的人民币基金基本上都在围绕传统行业的Pre-IPO投资,很少有人民币基金会介入到独角兽板块中。
在新经济领域的独角兽是互联网思维催生的。之前大家认为,一个企业应该在诞生几年后,就产生相应的收入和利润。但新兴企业未必是这样,因为他们和互联网思维有关,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是流量,只有拥有庞大流量才有各种变现的可能性,所以许多互联网企业前期都是不计成本地跑马圈地,获得垄断性的流量,这可能导致他们成立了五六年甚至七八年都不盈利,或者亏损,比如亚马逊和京东,但如果当时考虑怎么产生盈利,就不可能获得这么高垄断性的流量,就不可能成为今天的霸主,所以许多独角兽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和传统行业有巨大的不同。
记者:在中国培育和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独角兽企业?
谢闻栗:我觉得应该持谨慎的乐观态度。首先要乐观,的确这些新经济企业都拥有垄断性的流量和用户或者技术,使得他们在某个行业具有垄断性的竞争能力。别看这种公司长时间不盈利,但他们具备了未来爆发性成长的能力,要正确认识到这点,我相信这种企业在未来并不少见。
但是,要谨慎。因为很多号称自己是独角兽的企业,其实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垄断,未来可能也会走向失败。所以,现在成为独角兽企业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公司,这不能划等号,但至少,很多未来伟大的公司会诞生在这个群体当中。
“独角兽的估值模型有待市场去验证”
记者:一家独角兽企业的价值究竟该怎么去判断?
谢闻栗:严格意义上来讲,一个资产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去决定的,任何商品都一样,要看有多少人买它。因为新经济和独角兽的盈利模式是互联网思维的,所以这些公司的估值跟传统行业也有很大的不同,传统行业常用的估值法是市盈率法,这种模式对独角兽企业不适应。到底是什么模型,还有待市场去验证。
而且我们会发现,同一个公司,在美国和中国的估值就不一样,也就是说,这样的盈利模式和估值模型,美国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有不一样的看法。实际上,现在中国二级市场里真正懂独角兽的投资者是不多的。
我们现在看到独角兽的估值很高,主要是在上市前一轮融资中被炒高的,这是中国PE的典型投资思维,其实这些机构并没有真正懂独角兽,只是因为他要上市了。因此,这种Pre-IPO的投资逻辑延伸到独角兽板块来,助推了独角兽Pre-IPO的投资泡沫。但是,我们发现,往前延伸,B轮和C轮真正懂的投资者是很少的,这里的投资泡沫就很少。
但是,泡沫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相信,随着新经济在中国的逐步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开始了解新经济和独角兽,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记者:同样是独角兽,小米的估值就比其他的高出好多倍,也就是说定价不光是依据“独角兽”这个概念,还有其他的因素?
谢闻栗:小米这家公司如果仅仅做手机的话,估值一定不会这么高,而是因为他也设立了资本,通过投资构建了庞大的生态,所以给了大家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个定价是没有模型的,具体要看每个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以及他构建的护城河。
总的来说,估值是对未来的预期,未来的预期取决于四点:第一,行业是否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未来市场规模会有多大;第三,他的行业地位到底如何;第四,行业竞争能力怎样、护城河有多宽。
“独角兽上市会吞噬二级市场大量资金”
记者:同样是独角兽公司,在港股和A股表现出不同的态势,这是为什么?
谢闻栗:去港股上市的很多是未盈利的独角兽,而在A股上市的是盈利的,而且有很高的门槛。如果是未盈利的独角兽在A股上市的话,相信也会破发。再加上香港的二级市场不太了解新经济企业,不懂就不会去买。对于以散户为主的A股而言,我认为目前对试点企业定的标准是
非常理性的,不然更有可能导致不好的结果。最近独角兽在港股破发,可能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不盈利的独角兽产生恐惧心理,未必会在短期内选择香港上市,可能会转向美国。
记者:独角兽企业这么大的规模,上市之后对市场的资金面流动性是否存在抽血的影响?
谢闻栗:这些上市的独角兽体量都很大,会吞噬大量二级市场的资金。名录上的那几十家独角兽企业,估计要差不多用两年的时间来抹平其带来的影响。我认为这两年的意义在于,通过赚钱效应,教育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理解新经济、对新经济有信心,这很重要。我相信以后的试点范围会逐步扩大,但有个过程,理解独角兽模式也要有个过程。
对于BATJ这些公司回国,由于他们在行业内的地位是确定的,投资是有相对安全性的,但也要考虑,估值的泡沫程度。此外,他们的盘子都很大,在中国发行对二级市场的资金量是个考验。但是,他们的出现其实会引导中国投资者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新经济。他们回来上市价格估计也会很贵,但我相信这个泡沫不会持续很久,应该不会超过两年,就会回归理性了。(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