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衣、粽子皮是湿垃圾还是干垃圾?万一扔错了后端能否快速处理?在7月2日的上海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发布暨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揭牌仪式上,人工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应用等28个场景需求发布。
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主管陶俊杰告诉记者,他们目前主要负责生活垃圾的末端处置,但是未来希望能用AI技术来解决前端的一些场景。“如果前端分得不好可能导致后面终端处理的问题,因此今天发布的场景应用需求第一块就是针对小区垃圾前端的识别。”他说。
作为现阶段AI发展的重要决胜场,应用场景是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重要一环。上海目标是到2020年打造60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
去年12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首批吸引了全球超过170份面向10大领域、19个具体点位的AI解决方案,最终共有12个具体场景入选。
记者在本次发布的28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列表中发现,这些场景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综合应用三大类。除了上述智能垃圾分类,还有在地铁运维、急诊诊疗、电气高端装备预测性维护中等的应用。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介绍,这28个场景呈现四方面特征。一是紧扣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打造应用场景示范区。二是聚焦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应用场景。如:AI赋能上海地铁、公交、垃圾分类、融媒体发展等。三是突出高端引领、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四是破解痛点问题、显著提升市民感受度。实现“AI+”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努力解决“老小旧远”等问题。
上海申通地铁副总裁毕湘利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在地铁运维中,他们已经采用了一些人工智能技术,例如已经采用人脸识别的客流监测。“另外上海地铁10号线目前采用无人驾驶系统,正在建设的上海14、15、18号线未来都会采取无人驾驶。”
近年来,上海为打造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继2017年11月率先发布 《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后,2018再度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围绕集聚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术、推进示范应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2条具体举措。
最近,上海也先后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目前,上海将进一步编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形成上海方案,进一步壮大优势企业的集群。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会上表示,上海正在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的发展高地,下阶段,上海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是推行以需求引领、应用先行的发展模式。要立足实际,协调各方开放更多应用场景,鼓励AI最新成果在上海率先“试水”。其次是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数据开放。要建设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推动更多原创性成果在上海首发;要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为场景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充足数据“燃料”。第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