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半年的消费强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3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5%。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消费依然是引领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
除4月受“五一”小长假影响外,上半年其他月份增速均在去年末8.2%的增速之上,6月份消费同比增长9.8%,为近15个月以来最高增速。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消费增速已企稳。
消费增速的背后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快于GDP增速。
消费的兴起,为消费金融业务提供了成长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90亿张,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49张,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29万元。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97.43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5%,占比较上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与前些年不同的是,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中,小贷公司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少。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797家,贷款余额9241亿元,上半年减少304亿元,无论数量、贷款余额均低于2018年末。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33家,贷款余额9550亿元。
监管趋严,互联网金融机构正大规模退出市场。据零壹金融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仅有854家网贷机构正常运营。剩下的积极找寻转型之路,助贷正成为主流。
据麻袋研究院了解,目前助贷机构主要是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一些有资产获取能力的转型P2P机构、以及众多其它非持牌机构,主要合作方有四类,包括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P2P网贷平台等,但是与每类机构合作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比如银行,资金实力充足,且资金成本较低,但是合作要求苛刻。
当银行信用卡服务中高消费群体时,上述机构则瞄准额长尾人群,但对于部分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贷前获客、贷后催收等业务较为繁琐,再加上本身大数据风控能力、数据整合能力等并不是很强,要抢食消费金融领域或者小微企业市场,则需要与外部平台学习合作。
“在传统的借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通常独立完成从贷前申请到贷后管理的全部业务环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出版的《普惠信贷聚合模式研究报告》指出,但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体具有金融需求多元、地域分布广泛且分散、风险复杂且识别成本高、金融素养和互联网接受及运用程度参差不齐等特点,而单一金融机构在普惠信贷业务开展中,存在获客渠道单薄、自有数据风控效果不理想、风险自担情况下风险过于集中、资金供给受限从而影响规模成长等诸多问题。业务可持续性方面遭遇的瓶颈,使从业机构在“单打独斗”模式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科技赋能”模式。
然而,并非所有互联网金融机构都有机会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尤其是参与消费金融盛宴。当线上流量趋于瓶颈时,更多的消费金融增量将来自于线下。
安永《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大陆金融科技服务的普及率更是遥遥领先,转账和支付(95%)以及储蓄和投资(75%),特别是店内移动支付(90%)及线上投资建议和投资管理(55%),其中99.5%的消费者知晓转账和移动支付服务。
这组数据同时也从侧面反映,金融科技线上流量几近天花板。
“互联网企业所能输出的能力存在明显的边界。”
《普惠信贷聚合模式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企业优势主要集中在线上。一方面,纯线上经营模式能支持传统机构为移动互联网族群提供契合他们习惯的快捷服务,但难以覆盖大量存在于线下、互联网能力薄弱的长尾人群。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积累和融合的线上数据能够支持其有效进行身份识别和欺诈风险辨识,开展小额、短期、消费性贷款业务,但在中大额、中长期贷款的信贷风险甄别上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限制其对小微企业、农户等群体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的服务能力。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科技要能在风控可控且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为之提供赋能,才有机会合作。
陆金所的副总经理李芸在“2019年中国未来峰会”上表示,传统金融业面临成本高、门槛高,而效能可能不高的共同痛点,金融科技对其最大的帮助可能在于降低成本、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以及控制风险。
但绝大部分网贷机构目前很难满足上述四点,尤其是控制风险。从近年网贷机构的逾期贷款及不良贷款情况可见一斑。
“互联网金融粗放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依靠外部导流+高利率覆盖高成本的‘市场驱动型’企业90%都会死掉。只有具有自主场景和独立获客能力并不断通过核心技术降低运营成本的‘技术驱动型’公司,才能活下来并活得好。”乐信副总裁史红哲在上述峰会上表示,当前消费信贷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交易欺诈,这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批量、集中式、团伙式欺诈案件,从单个案件来看完全是一个正常交易,如果用传统的黑名单技术、专家规则来处理根本做不到。
为此,乐信基于人工智能开发了一套新型智能反欺诈工具,包含复杂网络、LBS风险评估、收货地址聚类分析、用户行为序列分析、舆情监控等。它的出现提高了事前欺诈识别率、欺诈应对效率以及事后欺诈案件挖掘效率。
今年2月,乐信舆情监控系统就曾侦测到某论坛有骗子冒充分期乐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反欺诈人员利用LBS地址定位等技术,对该诈骗QQ及诈骗设备信息追踪,确认作案设备和地区,最终协助警方抓捕了嫌疑人。基于智能反欺诈,过去一年,乐信共破获300余起欺诈案件,避免了2000余起欺诈案件发生,每月拦截金额3000多万。2019年以来,乐信平台50人以上的团伙欺诈案件发生0起。粗略统计,经由乐信平台所促成的贷款中,每300万元只有1块钱会被骗,远低于行业水平。
由于效率大幅提升,乐信的运营支出占平均在贷余额比重,从2015年的17.3%降至2019年1季度的4.5%。与此同时,在极致效率下,乐信也做到极致安全,其90天以上的逾期不良率仅为1.42%,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是,如何将金融和技术做更好的结合。”史红哲透露,乐信目前正在和1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把风控技术提供给合作机构,今后还会成立专门的ToB部门进行技术输出,把乐信的技术优势、金融机构的优势很好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金融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更趋细化和深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未来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机构的合作,《普惠信贷聚合模式研究报告》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平衡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并建立、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强化自身监管能力,尤其是加快监管科技建设。
(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