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下称“广州农商银行”,01551.HK)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他们有一些什么创新思路?近日,广州农商银行三农业务事业群总裁毛丽冰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
不断开拓创新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记者:广州农商银行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整体思路是怎样的?
毛丽冰:作为一家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我行深耕农村六十余年,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2015年起,我行陆续推出了村社业务“六个一”工程、村社业务总体提升方案等一系列具有行业开创性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结合今年以来省、市推出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制度、新举措,我行全面修订并推出了《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年版,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更加完备。
丰富的支农惠农产品体系
记者:广州农商银行近年来在服务“三农”方面新推出了哪些金融产品?
毛丽冰:近年来,我们陆续推出了针对分红村社客户的纯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村民分红快贷”、“太阳·村民e贷”,针对村社高管的“太阳·村社高管快贷”,针对省内从事特色手工业、种养殖业等农户的“太阳小微贷·匠人贷”、针对村社经济组织资金管理需要的农村财务管理系统“银农通”,针对旧村改造项目的“城市更新改造资金监管平台”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产品与现有产品线有机结合,构成了我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三农”金融产品体系。
另外,针对乡村振兴领域相关产品,我们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产品推出最后到具体业务的落地,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并且在贷款审批上开辟了绿色通道。这种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确保了我行的产品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互联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毛丽冰:我行通过丰富移动支付产品,加大移动支付覆盖面,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建设。2018年我行启动了40多个特色支付场景建设,推出条码支付、医保线上线下支付、非税财政支付等全渠道支付与结算产品。
对比同业,我们推出了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太阳集市”农副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该平台可与广州市大力推进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战略有机结合,为新型农村经营模式提供从源头到终端销售的全程线上融资融智模式。
“触网可及”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
记者:针对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广州农商银行如何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毛丽冰:在农村金融服务这个阵地,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广州农商银行任重而道远。
一方面,我行有630多个综合型网点、600多个离行式自助银行以及近3000台自助设备,其中绝大多数位于农村地区,位列广州市同业首位。这些沉淀形成的地缘、人缘和业务基础优势,在便利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行还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电子渠道,通过多层次的渠道建设以及基于渠道所开展的零售业务、信贷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有效解决推进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面临的运营成本高、综合效益低等难题。
平衡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
记者: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平衡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的关系?
毛丽冰:我认为除了要继续做好现有的金融支持、金融帮扶措施以外,关键是模式要创新。
例如,我行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对口驻村帮扶清远市山塘镇胜利村、山塘村及塘湾村,推进扶贫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在具体做法上,我们除了直接投入资金用于当地贫困户住房改造、教育、医疗帮扶和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更与我行长期合作伙伴、广东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通过提供贷款和企业自筹的形式,撬动总投资1866.6万元,在胜利村建立了100亩大棚种植基地,吸收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00多人参与该大棚蔬菜种植项目,每人每年增收3万多元。
在销售端,结合我行“太阳集市”电商平台,将帮扶村的优质农产品挂网销售,开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互联网”工作模式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流程服务保障,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充分激发农业龙头企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带头作用。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