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态度 >
    央企如何创建世界一流?突出科技自立自强
      时间:2021-07-07 10:44 作 者: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也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的深化之年。7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推进会。

  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还存在着大而不强、全而不优、散而不强等突出短板。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价值创造能力不强,企业在投资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必须下决心加快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记者在推进会现场了解到,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进入第三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国资委正在抓紧研究制订有关指导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示范企业成效显著

  十九大明确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18年以来,国资委遴选基础条件较好、主营业务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航天科技等11家中央企业,组织开展了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力争在部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翁杰明表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批能够体现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做支撑。特别是在“十四五”这个外部短兵相接、内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任务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何为世界一流企业?根据国资委的表述,可以概括为“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三个领军是要成为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三个领先”是指效率领先、效益领先和品质领先。“三个典范”是要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

  去年6月13日,国资委制定印发的《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拟用2~3年的时间,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中的部分企业管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国资委表示,开展对标提升行动,提升企业精益化管理,既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国有企业提高效率、激发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竞争不断加剧,央企须迎难而上,敢于接招,善于出招。以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实现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真正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翁杰明说,总的看,11家示范企业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推动创建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

  当前,多家示范企业已经明确定位,制定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将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纳入企业战略一体推进。比如,中国石油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国家能源集团明确“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总体发展战略,中国建筑致力于打造成为价值创造力强、创新引领力强、品牌影响力强、国际竞争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纵观多家示范企业的具体方案,都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了突出位置。

  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航天科技成功发射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国家电网在特高压、大电网运行控制、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上海电力核心区域供电可靠率比肩世界一流城市电网。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牵头国际标准关键项目95个,增强了我国5G发展话语权。

  中国石油大力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形成一批标志性理论技术创新成果、重大核心技术和装备软件产品,关键技术及装备替代率达到85%。获得3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导修订国际标准16项,在国家油气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当前,中央企业虽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但在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硬件方面仍然面临短板,有的企业所在行业的关键技术、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从研发投入强度看,虽然示范企业2020年平均达到约2.6%,但仍远低于不少世界一流企业10%以上的水平,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还不够理想,在更加聚焦重点、更加突出实效上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资委主任郝鹏在去年底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强调,2021年要紧紧抓住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以更大力度提升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国资委除持续关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落地落实外,“加强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以及“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内容,显然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国资委有关领导先后调研了24家央企以及湖北省、海南省、天津市等地区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情况。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或是民生改善,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而这也就更加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经济社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央企、国企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创新带动引领作用。”李红娟认为,未来,应加快建立以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系统创新体系,应充分发挥央企、国企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骨干作用,进而成为引领技术创新和联合攻关的国家战略力量。

  直面突出短板

  翁杰明表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使我们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决心,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央企业整体上还有较大差距,必须下决心加快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突出短板。

  翁杰明概括“突出短板”为三个方面。一是“大而不强”问题仍较突出,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价值创造能力不强;二是“全而不优”问题仍较突出,创新资源集聚利用不够、关键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问题;三是“散而不精”问题仍较突出,全球配置资源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强。

  推进会上,多家央企直言当前的确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中车集团党委常委、中车股份副总裁王宫成表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重组频繁、竞争激烈,国内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逐步进入平稳期,中车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日渐突出。

  中国石油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吕波坦言,中国石油对标世界一流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盈利能力不够强,资产创效能力比较低,低效无效资产规模大,投资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二是业务结构不尽合理,原油产炼销呈“纺锤形”结构,天然气资源量与终端销售量呈“倒三角”结构,炼油化工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是运营效率有待提高,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突出,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处于低水平。

  中国宝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朱永红说,目前中国宝武面临着内外双重挑战,技术创新前瞻性还不够、整体资产率尚不高、体制机制改革较滞后、国际化进展仍迟缓、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存在风险等已经成为中国宝武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亟待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加大攻坚力度。

  “奔着最紧急、最迫切的问题去。”翁杰明称,中央企业要精准发力、苦干实干,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上体现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与此同时,国资委将进一步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围绕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结合,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创造良好氛围。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国资委正在抓紧研究制订有关指导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按照“力争在部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的要求,今年国资委将进行阶段性评估,同时深入挖掘样板和标兵,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