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张景华)在“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今日从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今日召开的涉毒案件发布会上获悉,近几年北京的毒品犯罪案件呈多发与上升趋势,2010年初至2013年5月底,该院共受理审查起诉毒品犯罪案件52件110人。
一分院负责办理京西地区重、特大毒品案件,副检察长焦慧强介绍说,从近3年办理案件的情况看,北京毒品犯罪案件呈多发与上升趋势,2010年办理13件26人,2011年办理7件8人;2012年办理22件42人;2013年截至6月份办理14件29人,所办案件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占52%以上。
据介绍,目前北京地区毒品犯罪案件呈现六个方面的新特点、新动向:一是犯罪主体呈现“四多一低”特性即男性多、无业人员多、吸食毒品者多、有前科劣迹者多、文化程度低。在全部涉嫌毒品犯罪的人员中,男性占到七成以上,且通常居于策划、指挥等主导地位;吸食毒品者占六成;八成以上人员无正当职业或工作。二是涉案毒品种类集中,单案涉及毒品数量较大。九成以上案件中的毒品种类为海洛因或冰毒;涉及海洛因或冰毒超1000克的案件占23%,数量最多的高达7766.34克;近一半案件中的涉案毒品在500至1000克之间。三是团伙性和贩卖、运输毒品为主要犯罪形式。98%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方式为贩卖毒品或运输毒品;过半案件的主要犯罪形式为共同犯罪,犯罪嫌疑人达2人以上。四是火车和长途客车为犯罪嫌疑人首选交通工具,民航客机与异地远程邮递正逐渐成为更多犯罪者的选择。五是毒品交易地点从中心城区向郊区或城乡结合部延伸。毒品交易或者嫌疑人的抓获地点主要集中在大兴、房山等远郊区县,以及海淀、丰台等城乡结合部位置。因此些地区位置偏远,警力部署相对薄弱,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易于隐藏,因此成为毒品犯罪新的活跃地点。六是北京地区毒品犯罪呈现典型输入型特征。目前北京大宗毒品基本上是由外地流入,进入北京的毒品主要来自两个区域,一是四川成都、重庆等西南地区;二是广东等东南地区。上述地区1克毒品价格在250元至500元左右,而运到北京,毒品的价格高达每克1000元至1500元,高利润让一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险。
对此,检察官建议,对待涉毒犯罪,要坚持惩防并举的方针,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和制裁力度,同时,相关部门应通过社区排查等多方式、多途径、多手段掌握吸毒人员情况,加大对其教育管控力度;加强对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进出站旅客及其携带物品的检查力度,加强邮递运送行业监督管理,加大对重点地区巡查力度,构建有效的网络监控体系,排查网络涉毒信息,推进有奖举报机制,从而堵住毒品运输的“秘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