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华北 >
    山西省出台科技创新“21条意见”
      时间:2013-08-29 16:28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十二五”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2.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到2020年,全省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8月9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8月27日,省科技厅对《实施意见》进行了公布,此举标志着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次政策突破,将进一步强化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同时,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方面作出新规。

  当前,我省处于重大战略转型关键期,要真正走出资源型经济的老路,实现转型跨越,科技创新无疑是最佳突破口。我省201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是1.09%,科技进步贡献率37.5%,每10万人专利申请量46.5件,与预期目标尚有差距。为此,我省提出建设创新型山西,就是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而实现这个目标具有相当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为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省委、省政府广泛征求各部门、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借鉴兄弟省份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出台了包含7部分21条的科技创新纲领性文件,这是当前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山西的关键之举。

  此次我省确立的主要目标是到“十二五”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2.2%,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每年37人,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到2020年,全省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煤炭与煤层气绿色高效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创新型山西建设取得成效。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根本办法。如何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意见》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发展科技,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今后,我省将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松绑”,规定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科技人员创办、领办或合办科技型企业的,3年内保留其原有的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打消了科技人员创业失败的顾虑,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创新。允许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在职创业,其收入归个人所有,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创业。

  同时,《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项目,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原则,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关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完善公益类院所改革,深化转制类院所改革,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组建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立统一的数据库,依法向社会开放;改革科技项目管理机制,项目立项要探索网络和视频评审办法,研究成果的基本信息全面向社会公开;规定了科学技术奖励主要面向企业。

  把科技提到什么高度都不过分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政策上的突破将科技工作推上了前所未闻的高度。对转型山西而言,应该说,今天的山西把科技工作提到怎样的高度都不过分。

  近年来,在资源驱动模式下,山西经济随着煤炭产业的运行周期大起大落,几度沉浮。当下煤炭市场的阵阵寒意让转型山西再次面临新一轮考验,考验我们能否在资源型经济的颓势之中真正实现全省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为此,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模式转换成为不二之选。

  2010年7月29日,刚刚履新的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干部大会上明确提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指出:“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至此,持续多年的弃煤还是用煤的争论就此休止,但如何让煤堆上的山西实现资源经济模式下的突围?如何依靠创新驱动步入转型发展的轨道?成为山西面临的时代课题。

  对山西而言,在传统发展模式基础上实现这一转换谈何容易。

  近年来,山西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多次吹响集结号,但有项目、没人才依然是我们科技创新每每遇到的尴尬;2012年,山西科技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但这种投入规模离科技原始性创新的要求还相距甚远,科技活动产出依然在低位徘徊;我们消灭了零专利县,专利发明不断增加,但我们的成果转化率却裹足不前……应该说,在科技创新这一时代命题面前,山西的短板不仅在人才、资金、平台,同时在于如何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转型跨越的历史关头,《实施意见》适时推出,不仅有宏观上的方向性指导,更有操作层面的具体安排,其中提到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及“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等项内容均切中要害,与山西科技创新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

  科技对于山西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技术层面,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已无法在技术层面得到解决,所以,在政策的突破之后,相信随之而来的必将是科技创新的累累成果。

  在资源型经济的寒风中,我们有理由期待,山西正在迎来科学的春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