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华北 >
    北京财政撸袖实干绘出新年“春耕图”
      时间:2017-03-24 16:59 作 者:

  把新的年度重点工作全部量化、细化为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部门预算在人代会批准后的20日内全部批复到位,第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要比上年增长9%,新调整的12名处室“一把手”在上任第一天就全部扑到抓进度、抓落实的第一线……京城乍暖还寒之际,在北京财政部门却呈现出了各项任务扑面而来、全员撸起袖子实干的“春耕繁忙”景象。

  据了解,在北京财政部门出现的新年工作紧张开工的“春耕图”,主要是由一幅围绕稳中求进、疏解提升等关键词所描绘的“路线图”作为支撑,这幅“图”主要从四个方面抓住了财政工作“牛鼻子”:

  一是把握总基调,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运行。坚持把“稳”放在突出位置,按照今年全市GDP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6.5%的预期目标,合理保持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与规模,并着眼长远发展,积极构建主体财源建设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格局,在先予后取、涵养新财源中推动财政收入长期稳定增长。在“稳”的基础上求“进”,把“进”体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实上,以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措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把“进”体现在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上,通过优化收支结构促进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把“进”体现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抓好税收制度改革、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国家改革政策落地,加强财税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调联动,合力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

  二是贯彻新理念,创新符合首都发展特点的财政工作方式。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财政工作观念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的调整转变,不断强化财政的统筹功能、引导作用、杠杆力量和放大效应,使公共财政在精准投入中释放出最大化的效益。特别是针对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对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能力水平的迫切需求,以及北京各类企业经济实力雄厚、参与意愿强烈的特点,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从直接投入项目转变为搭平台、建机制,更好地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政策设计上明确政府投资主要面向市场失灵领域,认真落实财政促进民间投资30条措施。综合运用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新的手段和方式,在医疗、教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事业、双创型小微企业发展等领域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建设、停车、养老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合力补齐短板。

  三是全力保重点,集中财力推动中心工作取得新突破。突出资金统筹,全力保障“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环境、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五大重点领域的支出需求,坚决保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的筹备和举办,积极推动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会、世园会等重大项目建设。运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首都科技创新券等政策措施,推动“三大科学城”“双创”、科技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别是全力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首都核心功能提升,研究把握“在疏解功能中谋发展”的财政工作规律,处理好疏解与整治、疏解与提升、疏解与承接、疏解与发展的关系,综合运用财政补助、转移支付、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激励政策,采取统筹“三本预算”、统筹整合专项资金、统筹市区两级财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等措施,统筹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整治提升等方面取得成效。

  四是坚持求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支出进度倒逼工作进度,积极推动预算批复、项目评审、政府采购、资金拨付等环节的工作进一步提速,确保涉及重点事项的支出按时足额保障到位,推动项目落地。推动落实预算单位“花钱问效”的主体责任,建立市对区一般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综合、分类和定向考核机制,建立市级部门和各区预算管理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围绕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支出进度、库款余额、债务余额等建立工作督查机制,推动财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