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华北 >
    北京经济转型中的舍与得
      时间:2017-06-20 15:10 作 者:

  过去五年,是对北京具有重大意义的五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北京不断寻找更多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质与效的提升,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凡事有得就有舍,亮眼的成绩背后,北京面对的不仅是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挑战,更带着“壮士断腕”的决心,舍去了一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产业等,在蜕变中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舍:唯GDP增速

  得:经济发展质量

  过去的五年,北京经济增长逐渐告别了高速发展期,进入到更稳健的阶段。北京商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2012-2016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总量接近了2.5万亿元大关。虽然GDP涨幅有所降低,但经济结构实现了实质优化,其中第一产业年均下降2.9%,第二、三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6.3%和7.6%,全市人均GDP从8.2万元提高至11.5万元,年均增长5.4%。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五年来更多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发展提升。2016年全市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为1479.8亿元,比2011年增长58%,年均增速为9.6%。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提高到5.94%,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科技对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与此同时,消费主导作用更加突出。2015年北京全市最终消费率达到63%,比2011年提高4.6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

  打下了扎实基础后,北京未来发展也将继续以经济质量为重。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文杰此前表示,伴随着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北京的发展要补齐短板,增强后劲,加强发展的质量和群众的获得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要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加快统筹城乡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舍:非首都功能

  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招”和“聚”一直是北京发展的主旋律,然而随着高速发展模式的“后劲”愈发不足,以及各类资源被过度消耗,北京的产业布局风向开始向“疏”和“解”转变。“舍弃白菜帮,专心做好白菜心”就是对此最为恰当的比喻之一。

  2014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工作时提出要强化北京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在此背景下,同年,北京首次印发《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下简称《禁限目录》),三年来,北京据此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数量累计达1.7万件,月均不予办理的新设市场数逐年下降。此外,北京累计调整疏解353家市场和物流中心。制定了部分教育功能、市属医疗卫生资源疏解促进协同发展的两个工作方案,今年压缩教育培训机构31个。

  舍掉了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得到的是高精尖等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三年来,适宜北京发展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而另一方面,北京不断加大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度,2016年全市每万人创办企业数达到102.2家,平均每天新增科技型企业219家。

  舍:低端业态

  得:品牌连锁发展

  近年来,不少餐饮、中介、复印店等商户纷纷租下北京各城区社区的临街底层住宅做生意,这些擅自改变住房结构、违法违规占用公共通道和场所的方式给社区居民造成了消防通道拥堵,给社区居民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也导致周围交通秩序混乱。为此,即使违规底商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但在利弊权衡之间,北京仍选择了加大力度集中整治这些痼疾顽症。

  今年前5个月,北京市城管执法局牵头查处占道经营违法行为8.5万件,完成全年计划的75.6%,同时发现无照经营、店外经营、乱堆物料、违反规划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等主要问题276处,已经加强督办。北京市工商局牵头整治全市“开墙打洞”15467处,完成全年计划的96.1%;其中城六区整治14359处,完成全年计划的92%,核心区整治6188处,完成全年计划的116.6%。

  业界指出,在既有的违法违规商业挤出的同时,北京不少街道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北京市商务委今年5月印发《“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完善便民商业设施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使用疏解腾退空间完善便民商业设施,进一步鼓励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发展。而北京更是将在未来三年内每年拨出2亿元用于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其中,今年补助重点包括蔬菜零售网点、早餐店、便利店等基本便民服务项目。业界表示,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的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已经“走在路上”。

  舍:“三高”行业

  得:环境提质

  近年来,不时出现的空气重污染问题已成为北京必须要“不惜一切”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早在2013年,中央就为北京制定了PM2.5浓度指标红线,即到2017年PM2.5浓度要达到60微克/立方米,相比2012年下降25%。

  随着PM2.5红线落定,2013年,北京计划出台严于国家标准的工业行业“负面清单”,时任北京市经信委主任靳伟表示,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这些“三高”企业,北京将坚决予以拒绝。次年,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北京不会疏解和转移“三高”产业,而是要就地淘汰和退出。时间轴推进到去年7月,北京市成立“煤改清洁能源”专家组,同时提出在今年10月底前,城六区和房山、大兴、通州平原地区要基本实现“无煤化”。

  “我们要以越来越少的能源消耗来支撑经济增长”,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2016年,北京全市煤炭消费总量从2270万吨削减到950万吨,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3.3%、24%,是全国惟一连续11年超额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省市。

  如今,北京长达数年的能源消费结构改革红利已经初步显现。去年,北京全市PM2.5、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23.7%和64.3%。今年5月,北京市PM2.5月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成为最近五年来同期最低水平。

  舍:行政过度审批

  得:市场更有活力

  在长期以来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有形之手”的干预曾颇受诟病,也遗留了市场主体活力欠缺的隐忧。看到了固有模式的弊端,北京及时求变。据了解,近年来北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精简60%,非行政审批全部终结,在全国首创“通用责任清单+专项责任清单”。而随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级制度的全面执行,企业登记注册时间缩短至2-4个工作日。

  此外,为帮助更多项目顺利落地,北京投融资体制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2013-2015年分三批推出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领域建设的试点示范项目,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27条举措、交通领域投融资改革10条意见,在轨道交通领域创新提出了ABO模式,截至去年底共推出PPP项目140项,其中有104项确定了社会投资人。

  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忍看来,“放管服”改革将有助于形成宽松的营商环境。“我国许多审批都是准入审批,这导致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要经历大量的审批程序,现在行政程序减少,固然对企业办事带来了便利,激发了企业活力”,周志忍表示,不过在不断精简行政审批的同时,北京各部门职权范围会发生一定变动,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政府手中有哪些权力,也有利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舍:国资满足现状

  得:“混改”发力

  在2014年,北京市属国企经营效益创造了历史新高,市属国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540.5亿元,同比增长14.4%。但不少业内人士明确指出,在电力、油气、交通等领域,国企都处于自然垄断或政府行政垄断地位,市场主体较为单一,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隐忧。

  在此背景下,同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现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工在解读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时明确表示,北京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大国资功能,促进各种所有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后的几年,北京先后制定了6家市属国企调整重组方案和2家市属一级企业整体上市试点方案,市属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占到企业总数的近70%。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全国国企效益下滑的背景下,去年,北京市属国企首次实现全面盈利,实现营业收入1.2万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664.5亿元,增长16.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国企平均水平。“在国企内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会打破国资在部分领域的垄断地位,但是这一举措可以让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专家分析称,未来,北京还将不断在市属国企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更加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舍:城建“摊大饼”

  得:新城市发展格局

  去年初,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论是“十三五”规划还是北京总体规划修编,在规划思路和格局上都有重大调整,“北京城市不能沿着 摊大饼 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将有相应的空间隔离”。

  北京市规划委原主任黄艳坦言,都说北京“摊大饼”,可实际上规划并没有“摊大饼”,只是在规划的操作中管理没有到位,土地规划中农村规划和城市规划没有衔接。在未来,北京市将“多规合一”,通过法规的明确和执法的严格,让制定好的规划落实到操作。

  相关负责人当时就强调,为了避免“摊大饼”,城市中心区和通州、大兴、顺义、房山、昌平等新城之间将形成新的绿化空间格局,行政副中心也要和河北“北三县”之间通过大尺度绿化空间形成空间隔离,以实现京津冀规划中提出的“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目标。

  而在此前已送审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中,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的地位被进一步强化。

  根据送审稿,北京将不断完善城市体系。北京市委原书记郭金龙曾表示,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目的就是改变单中心聚集、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要积极推动城市功能重组,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发挥新城多点支撑作用,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构建北京新的城市发展格局。”郭金龙表示。

  舍:一亩三分地思维

  得:京津冀协同发展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在经济、民生等各方面的联系愈加紧密。在视察北京时的“2·26”讲话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为践行这一战略,北京打破 “一亩三分地”桎梏,积极将部分产业和资源向河北、天津转移,虽然舍去了部分功能和既有财政收入,却实现了京津冀的“三赢”局面。

  数据显示,三年以来,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进展,北京、天津、河北的产业实现了有序对接转移,集中力量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推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升级转移。去年北京企业对津冀投资为2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3.35倍,此外,截至去年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建立分支机构5849家。与此同时,囊括北京、廊坊、天津一线的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也逐渐展露雏形,利用北京技术优势和天津、河北廊坊等地的制造能力,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优化区域布局的支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