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国家,中国应对老龄化可以借鉴日本的不少经验。”刚刚从日本回来的连婷婷,也在考察中国的养老产业。
目前,连婷婷有个大胆的计划,把日本在养老康复领域的经验通过时下最流行的人工智能(AI)引入中国的养老服务市场,融入中国的银发产业。
在10月底结束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ChinaAid)上,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国内众多养老康复器具的生产商外,还活跃着30多家日企。通过走访这些日企发现,他们在尝试把日本的养老康复经验引入中国市场之余,还在积极寻找这一领域的合作新空间。
世界健康组织健康开发综合研究中心(WHO神户中心)医学官茅野龙马告诉记者,世界范围内整体老龄化的进程近年来都在加速,老龄化早已不是日本的特例。
在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中,14次提及“养老”。《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AI赋能养老服务
民政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近22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790多万张养老服务床位,同比分别增长26.6%和7.7%。
而日本在20多年前已迈入老龄社会,且目前总和生育率持续维持低位。据日本政府预计,2020年新生儿人数将为大约84.5万人,连续第五年创新低。
去年底,连婷婷和她的团队在中国最适合养老城市之一的青岛成立了爱克萨老龄服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爱克萨”),欲把日本照护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的经验复制到中国市场。
连婷婷所在的爱克萨服务的是“失能失智”的“双失”老年群体。与中国快速老龄化伴随而来的失能、失智问题日益严峻。2019年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失能老人和1000万失智老人,而这两类老人的专业照护问题已成为数千万中国家庭的焦虑和痛点。
连婷婷告诉记者,爱克萨旨在为这两大老年群体通过自立支援介护和帕威尔康复体系,尽最大可能帮助长者实现有尊严能自理的晚年生活。所谓“自立支援介护”主要通过水分、营养、排泄、运动四项基本照护,帮助老年人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认知症的发病率或减轻失能失智的症状。这一照护体系已在日本的养老机构实施了20多年。
为此,公司还开发了一款名为“佑鹤”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从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评估、照护实施,再到实现自理等进行一体化管理。
对于AI介入养老康复服务,连婷婷表示,这不仅仅是机器人服务这么简单,“日本的养老机构多数都积累了30多年的照护数据,通过AI激活这些数据,梳理出哪些老人、如何通过介护达成康复效果,从而为中国的老年群体设计出定制化的服务。”
轮椅是老年群体康复的主要器械之一。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总部位于日本的爱史科电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带来了一款名为COGY的可骑脚踏式康复轮椅。
与普通轮椅的区别在于,通过一只脚踩动,颈椎里的“原始步行中枢”收到刺激后而自动传导给另一只脚,使得双脚相互配合互动。
记者在爱史科展台看到的另一款利用神经调节的产品“穿戴式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器”仅为55克,通过类似于手表的佩戴方式,在检测到任意运动的肌肉信号后,输出等比例的电刺激,能完成普通理疗的功效。爱史科电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杉山刚史告诉记者,上述两款设备是第一次在中国市场亮相,其小巧轻便的特点在日本市场颇受欢迎。
他很看好公司的两款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前景,目前正在积极申请进口医疗设备所需的资质,顺利的话年底可能会进入中国市场。据悉,爱史科的上述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售价约为40万日元(约合2.6万元人民币)。
此外,专注于电子通信研究的日电(NEC)也是第一次参加中国的老龄产业博览会,带来了多场景运用的活动能力检测系统,方便老年群体从步行的姿势中了解身体的情况。
跑赢20年时间差
日本总务省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5日,日本境内65岁以上老年人人数达3617万人,比去年增加30万,这一群体在日本总人口数中占比达28.7%,在全球高居榜首。
当前的中国也在跑步进入老龄社会。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54亿,占总人口的18.4%。
上海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其中80岁及以上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15.8%,高龄化特征显著。
今年5月初,国家医保局网站正式发布了“长护险”试点扩大的意见稿,将试点范围扩充为30个城市,试点期限两年。2016年,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已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
鉴于日本早在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长护险,因此,如何利用这20年的时间差,走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前,是当前中国社会急需思考的。
自上世纪70年代于全球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不断摸索中,日本的养老市场存在着居家式养老、老年公寓、介护式疗养院和社区护理等多种形式。同时,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10多部养老护理法律,从制度上保障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连婷婷此前在东京涩谷地区的一家养老院,随着护工早中晚班轮番学习日本的经验。让她印象颇深的是,所有老人在入住的第一天被要求全部停用泻药和纸尿裤,“而且真的做到了”。
她发现,日本的养老院不仅仅在养老服务上非常专业,管理也很到位,正是两者的良性循环,给老人带来了康复的可能性。
这也坚定了她要把日本的介护养老经验带回中国的意愿。但是,如何避免日本经验的水土不服也是她和她的团队特别慎重考虑的。
目前,爱克萨在中国的一家中端养老院把日本的自立支援介护照护体系进行试点,做到边行边改。
一位日本企业参展商告诉记者,他感受到,中日之间在养老服务领域最大的差距还是在理念层面,“日本对老年群体的关注重在服务,而国内对养老服务的认知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提供简单的家政服务这一层面。”
除了中日双方的企业在尝试经验借鉴外,加强养老领域的合作已成为中日政府间的共识。在去年6月底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上,中日双方达成十点共识。其中,两国领导人同意,进一步深化两国利益交融,明确表示中日两国未来要加强在医疗康养、养老照护等广泛领域互利合作。
“以WHO的监测,如果说日本曾花了20年(从1975年~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那么如今随着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的社会理念等综合因素,一些国家迈入老龄化的时间可能用不了20年。而这恰恰是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茅野龙马表示。
谈及中国养老的未来,连婷婷认为,AI结合康复养老,是未来的必行之路。“我们已经走上了日本老龄化的老路:期初是照护难,之后便是照护人员素质提升、但人手不够。中国的优势在于,照护的标准提升后,可以通过AI来提升效率,解决一部分困难。而这是日本所没有的。”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