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旅行 >
    游走澳门 品味一座小城的两种文化
      时间:2013-06-04 16:17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游走澳门 品味一座小城的两种文化

 

  充满节日气氛的澳门议事亭前地及民政总署大楼

  1999年12月20日,在一曲《七子之歌》中,久别的澳门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并向国人敞开了大门,澳门从此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

  一个雀仔园 一部发展史

  几至澳门,去得最多的就是大三巴周围和氹仔岛龙环葡韵一带,并未真正的深入到澳门街区。这一回,就让我们的探访,从见证澳门发展的雀仔园开始吧。

  

游走澳门 品味一座小城的两种文化

 

  雀仔园坊罗宪新街

  雀仔园,是早期澳门的边缘,为当地古老的居民区之一,也是十七世纪中前期葡萄牙人的一个聚居地之一。它位于澳门半岛中部、东望洋山南段以西,即今水坑尾街、岗陵街与东望洋新街之间,是一个依山而建的街区,最高与最低点的海拔高度相差达15米,因周围附近树林茂密雀鸟甚多而得名。雀仔园的街道纵横相交,呈方格状。纵列的街道是沿山坡修建的斜路,澳门石级最多的街道罗宪新街就在这里,有9层72级。

  

游走澳门 品味一座小城的两种文化

 

  澳门依山而建的街区

  1863年,澳葡政府为拓市区重新进行了规划,在雀仔园一地大兴土木,成为了雀仔园坊。后又将雀仔园坊东北向的城墙拆去,使其与蕉园围坊连接,澳葡政府第一次完成了坊区开辟。因有不少华人在此附近的水坑尾、南湾的葡人工作,越来越多的华人迁至此地,从而使雀仔园成为了一个平民坊区。

  1886年中,雀仔园福德祠建成。此后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土地神诞日),福德祠都会举行神功戏和抢炮活动贺诞,那一天,德福祠内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游走澳门 品味一座小城的两种文化

 

  雀仔园福德祠内土地诞活动

  1939年,澳葡政府将雀仔园的老墟市拆除,重新修建了一座西式单层菜市场,并命名为“雀仔园街市”。

  

游走澳门 品味一座小城的两种文化

 

  雀仔园街市

  因雀仔园是澳葡政府开辟的第一个坊区,也是当时全澳门最笔直整齐的街区,且便于管理,此后相关部门均以此为范本来规划街道。

  一个多世纪来,岁月虽在不断变迁,雀仔园坊却是“容颜未变”,除了白志高街已然消失之外,其余的街道均存于世。沿着罗宪新街拾级而上,走过长长的72级台阶,纵横交错的街道整洁干净,狭窄而紧凑,看不到任何拥堵,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这个弹丸之地方能创造出一个连续53年主办格兰披治大赛车的神话。

  值得一提的是,雀仔园坊还出了个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马大臣街21号,便是崔世安出生的地方。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