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正式推出,被认为是自“京都议定书”框架以来中国首次进行的碳排放交易的尝试。据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启动当日交易信息显示,首个交易日已经完成8笔交易,成交总量为21112吨,成交总额613236元。
在深圳启动的碳交易市场,华为、中兴、富士康、比亚迪等深圳知名企业已经正式确定被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而在国内新兴的碳市场上,一些企业早就开始了自己的碳经济战略。“过去十年,深圳能源集团通过碳资产管理已经在联合国和国内成功注册了12个项目,成交了两笔CDM的交易。我们在联合国注册的CDM碳总量已经超过了300万吨,提交注册的有10万吨,此外,我们在国内按照CCERS向国家发改委注册的已经达到了35万吨。”深圳能源集团副总经理曹宏认为,拥有低碳技术基础的能源企业有足够的碳排放资源和国际碳交易经验,成为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下一步希望能将国际CDM与国内CCERs认证的碳排放量结合起来,进一步开发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作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首单配额交易的最大卖家,深圳能源集团分别以10000吨配额卖给广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交价分别为每吨28元和30元,直接从碳交易中获利58万元。
除了企业之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被允许进入“炒碳”行列。据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介绍,投资者会员分两类:一类为个人投资,需要一次性缴纳会费2000元,每年交年费1000元,即个人首次投资的门槛为3000元,在排交所开户的个人不限深圳户籍;另一类为机构会员,一次性缴纳会费50000元,年费30000元。据业内人士分析,开放非排放单位的机构及个人会员资格,主要目的在于保持整个碳市场的流动性充分,充分体现碳排放权资产投资价值,同时也能避免碳市场“有价无市”的困境。
围绕碳市场概念,碳金创新产品也将“横空出世”。据中广核集团副总经理施兵透露,近期企业或将启动国内首支碳债券的发行,该债券是以企业风电项目以及碳交易受益收益作为抵押,并与碳交易价格挂钩的金融创新产品。为“淘金”新兴碳市场,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碳交易相关服务,研究开发合同能源管理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交易理财产品、专项碳基金等产品。此外,有外资银行透露,将在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之后,参与国内的环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