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能源 >
    中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新能源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时间:2021-04-19 13:20 作 者:

  中美周日发表联合声明,两国同意在今年年底启动新一轮国际谈判之前,提出更强有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联合声明称:“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两国还同意讨论具体的减排行动,包括储能,碳捕获和氢能发展。中国已经承诺采取更多行动,以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

  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可节省1.6万亿美元

  中美双方还承诺继续作出努力,包括在《巴黎协定》框架下21世纪20年代采取提高力度的强化行动,并合作识别和应对相关挑战与机遇。《巴黎协定》致力于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

  全球气候谈判定于今年11月1日至12日在格拉斯哥举行。两国计划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之前,制定各自旨在实现碳中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并尽可能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转型。

  为此,中美将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包括制定工业和电力领域脱碳的政策、措施与技术,包括通过循环经济、储能和电网可靠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绿色氢能,并增加部署可再生能源、绿色和气候韧性农业、节能建筑、绿色低碳交通等。

  根据周四英国气候数据提供商TransitionZero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如果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在本世纪末之前其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减少一半。目前中国煤炭在发电领域仍然占近70%。

  报告还估计,通过用清洁能源取代大部分燃煤电厂,中国可节省1.6万亿美元。TransitionZero联合总监马修·格雷(Matthew Gray)表示:“即便不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中国如果使用零碳解决方案来替代燃煤电厂,那么将会节省资金。”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国已经承诺将继续促进清洁并高效地利用煤炭。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在近日发布的一份《中美气候合作新议程》的文件中写道:“中美在促进全球经济结构转向更清洁、低碳和有效的模式上有着共同利益,从应对气候变化而带来的能源创新挑战来看,清洁能源在中美两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且增速会超过其他能源。”

  根据国际能源署和BP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美两国分别占全球能源消费25%和16%,中美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和核能在内的新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20.05艾焦耳和13.69 艾焦耳,占年燃料消耗总额的15.4% 和16.3%。中美合作可以有效提高两国低碳生产力和竞争力,中国低碳产品也能大大降低美国市场的可再生能源产品价格。

  在美国,政府也正在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挑战。本月初,拜登政府宣布对美国基础设施进行一项2万亿美元的投资,并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的改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挑战。

  根据投资公司雷蒙德詹姆斯(Raymond James)的估计,在这项2万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中,用于应对气候挑战相关领域的投资占比约三分之一,超过6000亿美元。

  在这项计划中,美国政府将斥资数千亿美元用于扩大电动汽车市场规模,此外包括碳捕获与碳封存、先进核能和氢能在内的示范性新兴能源技术的项目也将获得150亿美元资助。拜登政府的一揽子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还提议为风能和太阳能项目开发商争取主要税收抵免额延长十年的措施。

  中美新能源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当前拜登气候计划以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和美国绿色经济复兴为核心,面临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投资、新兴关键资源、市场需求等瓶颈有赖于中方合作参与。中国政府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也有赖于国内绿色经济发展提速和参与引领国际气候治理,在清洁交通、氢能、储能技术等领域需要美方开放技术合作限制。

  由此可见,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合作的潜力巨大。中国发改委官员在上周召集美国企业的圆桌会谈上表示,愿意就包括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方面与美国企业展开对话,并强调中美两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碳中和以及数字经济方面开展合作的潜力巨大。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报告指出,两国应重视在气候适应能力、低碳技术、碳中和等新领域的具体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低碳领域的竞争性合作伙伴,并且密切关注美国低碳产业对华知识产权、政府扶持、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疑虑,建立中美低碳知识产权合作机制,为中美低碳产业发展共同培育良好的知识产权等制度环境。

  报告还称:“技术合作是走出气候挑战深渊的出路。”中美在高端技术上仍存在差距,未来两国可在稀土、锂矿石等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基础材料领域,建立关键矿产可持续发展联合工作组。此外,建议中国可借鉴特斯拉模式,聚焦碳汇、碳捕获等减排技术的应用,支持国内外碳密集、碳敏感行业实现“弃碳”,以正和的双边碳循环经济打破双方战略竞争的态势。

  去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车型量产实现飞跃,产能增至年产25万辆的水平。特斯拉方面称,将继续在中国拓展足迹,去年以来,特斯拉已经在山东的潍坊和临沂等城市设立了多个特斯拉中心。该公司在上海的充电桩工厂也已经正式投产,充电网络将继续扩大到更多城市。

  在国际气候金融机制方面,中美也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拓宽投资渠道,通过绿色金融激励低碳技术创新,2020年7月,中国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成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基金首期总规模达885亿元人民币。

  美国重建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正在为中国增加对美民用基础设施投资创造机遇。在疫情后的美国经济恢复中,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气候基金在内的多种绿色金融手段将成为拜登政府推动清洁能源吸收外部投资的重要来源,而中国对绿色金融的重视恰可填补这一资金缺口。

  此外,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美国企业都在探索通过碳排放项目为投资人带来财务回报。上周五,苹果公司宣布与保护国际基金会和高盛共同发起一支规模2亿美元的基金Restore Fund,投资于森林保护项目,旨在每年从大气中清除至少100万吨二氧化碳,这相当于超过20万辆乘用车使用的燃料用量,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有助于扩大森林恢复投资规模的可行财务模型。

  苹果公司负责环境、政策与社会事务副总裁Lisa Jackson表示:“通过设立一支既能产生财务收益又能产生真实、可衡量碳影响的基金,能够推动未来更深远的变革,鼓励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碳清除投资。”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