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畅
一个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人,一个有着浓烈人文情怀的人,其必定愿意在精神家园里坚持一份纯真,坚守一份本真。
“人文”的概念,《现代汉语》释为:“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是的,人 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关怀,是人对社会的一种关怀,是人们对文明的尊重。人文核心,是人自身的德性,以及对于社 会和人类的关怀。
深厚的人文精神,深厚的文化积淀,先人的智慧与情操,那些哲理和穿透,始终是文明的特征、辉煌和支撑,是一切 美好的基石。
想起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在那个特制的长卷上,中国文化从历史深处尽情流淌出来,让世界度过一个目眩 神迷的夜晚。然而,我总以为,斯晚让国人骄傲,让世界动容,更是因为从中浸润着浓浓的人文情结,充分体现了“同一世界 ,同一梦想”的理念。源自西方的奥林匹克运动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人类普世价值中融汇了和谐、团圆、吉祥、生生不息等文 化元素,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类文明进步汇聚了更多的智慧。正因人文精神、人文魅力如此丰沛,那场表演,才 如此多娇。
如果说,人文精神对于一个国家须臾不可或缺的话,那么人文修养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据报载,社会学 家邓伟志先生在招博士生前,首先要弟子开出的是三张读过的书单:专业书单审视的是学科知识,相关书单映衬的是基础深浅 ,而无关的书单则考察着人文视野。邓伟志先生深知,与书单相联系的是,专业教育的结果是使受教育者技能单一,狭隘冷漠 ,囿于狭小利益视野,“由于他的行动范围变得狭小,他的心智与思维习惯同样变得萎缩。”受到良好人文教育的人则恰恰相 反,这样的人不仅有思想有超越意识,而且有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教育的功能。有鉴于此,他带着弟子几十年 ,鲜明的人文精神,浓浓的人文情怀,从不曾在他的掌心上失落过。
无独有偶,有“中国园林之父”称誉的我国著名园林建筑大师陈从周,他之所以受到许多人的尊敬,不只是因为他在 园林建筑上的造诣,也是因为在他身上有许多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丰富的人文修养。作为曾赴美国纽约为大都 会博物馆设计园林“明轩”而享誉世界的园林建筑大师,工诗词,善书画,喜昆曲,其人文修养自为他的园林建筑研究做了深 厚的铺垫。他不仅自已充满人文情怀,对弟子亦是如此。他招考研究生,必要问及考生当地的风土人情,尤其要追问文化名人 及其作品情况。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学生:“学建筑园林史先要了解文化史;学中国史先要懂得家乡史。”他讲园林的意境,自 己掏钱送戏票给弟子,让他们从昆曲中体会传统艺术的趣味。在陈从周先生用心良苦的背后,则是弟子们人文素养的不断滋长 和充盈,自然,这更使弟子们从此受用不尽。
是啊,在陈从周先生看来,知识固然是文化的基础,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文化。因为知识的灌输永远逊色于人格的塑 造和人文情怀的培养。西方著名哲学家尼采曾将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的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识,获取尘世幸福,赢得 生存竞争。另一种是文化的教育,其目的不是个体生存需要和尘世幸福,而是直面永恒的生命意义。这一观点,虽未能道尽教 育的全部内涵,但这种文化教育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大学教育乃至中小学教育不乏重要的警醒和启示意义。 要知道,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的意义。
提升人文素养,固然靠学校教育,但更与自我的自觉学习自主努力分不开。前不久,从报上读到这样一则信息:每学 期读1—2本教育理论或文史哲类书籍,每学期欣赏1场音乐会或1出传统戏剧,每位教师应发展1项业余爱好……这些具体 的数字目标,已经成为上海市育才中学每个教师提升人文素养的自觉追求。我闻之则大喜,因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 升,要依仗的就是一支富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德才兼备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育才中学如此做了,那么我们其他的学校呢? 教师们如此做了,那么要为全社会做表率的我们的广大干部呢?
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脊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中坚。我们自寄希望于人文精神的回归,自呼唤富于人文素养的 群体的崛起。因为一个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人,一个有着浓烈人文情怀的人,其必定愿意在精神家园里坚持一份纯真,坚守一 份本真,藉心中拥有对中华民族无私的大爱,给善恶以公正,给灵魂以道义,给事业赋予事业的尊严;其必定能够看清自己人 格的欠缺和扭曲,以及高尚精神的丧失,同时又认识到自己这一代人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所承负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从而省 悟良知,怀有悲悯,逃出心狱,拯救自己,并真正认识到我们的民族经历过如此之多的苦难不应该被轻易健忘! -
感悟“官言”
-华长慧
官言是学问,也是艺术,是否贴近民心,切合民意,是否求实求精,实事求是,是否长短适中,富有艺术,值得深思 长味。
当今社会,为官者或为贯彻思想,或为指导工作,或为参加活动,常要发表见解,有所言论,是为“官言”。官言的 多寡与分量高下,往往因为官者级别而不同,因时间、地点、场景而变化,长短不一,轻重有异。然而,其中废话套话时有所 闻,官腔空炮常有所见。空洞无物者有之,索然乏味者更甚,以致说者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听者昏昏欲睡,不知所云。其实 ,官言是学问,也是艺术,是否贴近民心,切合民意,是否求实求精,实事求是,是否长短适中,富有艺术,值得深思长味, 有感于此,笔者提出“官言”三忌。
一忌言不由衷。官者,百姓希望之所系。官言,百姓行为之准则。为官之人无论是专题报告、即兴发言,还是发表指 示皆应体现真诚,说真实话,说心里话,力戒说假话,说违心话,说自己都不曾相信的话。因此,发表官言就要求为官者心中 有法律,眼中有人民,坚持唯法唯民。唯法就是用法律衡量是非,以法律作为准绳,经得起法律的检验,言必合规合法。不胡 说八道,不信口雌黄。唯民,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为民乃党之宗旨,官言就应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 情为民所系,言为民所说。所说之言必须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凡涉及民众之事,应多说民众能听懂的话。深入浅出地把深奥 的道理说清楚。既不忽悠别人又不忽悠自己。“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其内,神动于外,不精不诚,何以动人。官言需要 真实与诚信,以真立言,以诚感人,唯此,官言才能入耳入脑,才能避免说者明知无用却依然高谈阔论,听者无精打采却不得 不洗耳恭听。
二忌华而不实。文字是文章的外壳,语言是思想的外套,再好的官言,总要与其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总要得到听众 的认可与支持,她不能是一朵美丽的浮云,也不该是一个漂亮的画饼,看得见而摸不着,中看而不中用。好的官言,一要言之 有物,力戒套话、空话、废话,切实增强针对性、现实性,在话语中让人民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体味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 实在,以及与人民切身利益的息息相关。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接受认同,让人民群众与你休戚与共。二要不唯上,不唯书,克 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防止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传达文件应该联系实际,体现生动,布置工作应该重点突出,可以操作, 即兴动员应该言简意赅,富有新意,如此等等。三要准,透,深。就是要找准切入点,不绕弯子,不兜圈子;分析透彻,做到 客观全面,合乎逻辑;论理深刻,做到理据充分,入木三分。因此为官者在发言前当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多渠道 、多侧面地搜集相关信息,形成高水平的讲稿,通过顺畅而艺术的语言,传递思想,表达意志。唯此,才能使官言有深刻性, 有鲜活度,有吸引力,做到说者投入,听者投心。
三忌长而不精。官言,立意当高,内容应实,文字该简,篇幅要短。能说简洁短话是一种本领。不少为官之人喜好长 篇大论,觉得说上半天一宿方显其水平。其实,“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话不在多,精辟则成。讲短话也能成大事。诸葛亮 “隆中对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区区数百语方略,奠定天下三分之基业;邓小平“南方谈话”举重若轻,一锤定音,一句 “发展才是硬道理”,使中国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让世界为之震惊。可见要言不烦,精言不赘,言论成功与否,不在篇 幅长短,辞藻繁简,而在于是否入情入理,打动人心,能否抓住要害,解决问题。因此列宁提倡讲短话,主张讲话要挤掉水分 ,“愈简短愈好”。毛泽东要求干部说话写文章要“短而精彩”,反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
官言既有“三忌”,亦必有“三贵”,所谓“贵诚,贵实,贵精”者也。诚者言之根基,实者言之灵魂,精者言之核 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此中真义,言者自明,拙文有尽,其意未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