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圭(南宋)《雪堂客话图》,绢本,淡设色,纵28.3厘米,横2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雪堂客话图》是夏圭传世的一幅精品佳作,为其早期作品,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山 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水岸边,有一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清气袭来。屋内两人正在对坐弈棋,虽只对其圈脸、勾衣,寥寥数笔,却将人物对弈时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现出来。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
范宽(北宋)《雪景寒林图》,绢本,设色,纵193.5厘米 横160.3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此画采用全景似构图,画面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地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皴余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
李唐(南宋)《雪窗读书图》,绢本,浅设色,纵149.2厘米,横81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李唐所作《雪窗读书图》构图新奇雄峻,是典型的边角取景。画的左边是硕大的岩石直立而上,岩上的树木向右伸展枝叶,山岩下即是草屋,大雪已经覆盖了房顶和地面。左边突兀的岩石用的是斧劈皴,爽利劲健,笔法流畅,墨色表现的光暗过渡非常自然,加之左下角浑厚的小土山,更加稳定了画面。小院内还有一口水井,为画作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画中人物凭窗持卷,专心致志地读,此是“画眼”所在。
马远(南宋)《晓雪山行图》,绢本,设色,纵27.6厘米,横42.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为环境的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处山石用水墨大笔扫出。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巨然(北宋)《雪图》,立轴,绢本,纵103.5厘米,横2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眼前的《雪图》,堪称巨然代表作。其画面分为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硕头小脚“之”字。上层双峰并立,左低右高,危岩耸立,白雪皑皑,令人生畏;眼恋意留,不敢攀附。雪峰之上,古木郁郁,生机勃勃。特别是锯齿状的岩裂,触目惊心,将北方的雪映衬得更加雄浑、霸气。中层雪景呈斜倚之势漫漶开来,楼阁深入,分布有别;古树对峙,雪路茫然;骑者行于山径之上,左顾右盼,两岸风光引人入胜。它恰好将近景生动地连接起来,苍松如帘,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仿佛听见覆雪之下,冬泉泠泠;雪压松枝,不时跌落,飒飒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