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资源耗尽,也能东山再起
我觉得人的反思途径有二,一个是自我反思,另一个是从社会环境中产生思考。我刚来北京时的梦想可不是改变世界,我就是想考研究生考MBA,想找好工作。我经历过北漂一族经历过的一切,为了省钱住地下室,住那种只有公共卫生间的房子,也一天花掉三个小时上下班。我从来没有幻想过自己有机会创办一家公司,更别提在美股上市。
众所周知我跟周鸿祎一起工作过六年,那时公司只有不到一百人,我是第一批产品经理。后来做猎豹,雷总是我们董事长,马化腾是股东,我们的交流也频繁起来。那个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人和人的能量差别如此巨大?为什么人和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此不同?我想了很久,最后得出结论是: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
今天每个人都在聊互联网,都认为自己理解互联网。可我觉得真正难的是对认知的理解,我把认知定义为:根据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然后做出决定的一种能力。它很像人工智能里的神经系统,通过大量数据处理得出一个终端结论,这种能力就是人和人之间巨大的差别。当年史玉柱在公司倒闭之后重新崛起再次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就是因为他拥有那个时代,对整个消费品行业超出一代人的认知。具备认知能力的人可以翻越很多现实困难和资源困境,故而哪怕犯了错误、资源耗尽,只要他坚持,就可以重新崛起。
承认“不知道”是自我升级的唯一立足点
承认自己不知道,本质上是对自尊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过去所有经验的一个挑战。其实大部分人都沉浸在“我懂你们在说什么,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种状态。一百多年前鸦片战争开始的时候,我们大清那是相当自以为是,觉得美国只是发展了一点我没注意的东西而已,不会超过老祖宗的积累。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看到美国舰队停在港口的时候,马上意识到自己“不知道”并放弃对中国文化的崇拜,全面西化。明治维新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日本这个弹丸之地全面超过中国。
我认为能够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或者说保持一种看到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地扑上去一探究竟的小学生心态,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你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就是拒绝信息输入。就像当年互联网刚崛起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看不起——不就是把一个东西挂网页上吗,有什么了不起?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很快他就开始看不懂了。“看不起”和“看不懂”这两个状态会把人和这个时代拉开一个很大的距离。
乔布斯有一句很著名的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一直以来我们更多被传输的是保持饥渴和向上的精神,也就是精神层面的宣扬。可我认为乔布斯这句话里更重要的是stay foolish,而这应该是对方法上的宣扬。因为只有把自己看得很低才能从新的现象中了解东西。我最近一直在讲趴在地上看对手,不要站在云端看对手,因为站在云端看,对手很渺小;趴地上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他们很强大,你才会认真研究,如何在这么强大的压力下全力寻找搏击的机会。
人工智能是一个技术基础
猎豹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还是相当大的,一方面我们用人工智能做内容端的引擎,我们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巨大的技术路线的转型和升级,做到现在整个技术框架和今日头条这几家行业翘楚差不多是一个水平线。另一方面就是在人工智能的技术上,投入了很多人去做研究和探索,举例说,在人脸识别的效果上,猎豹已经是前几名了,在单模型快速模型上应该是前三名。
我最近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深刻了一些,我觉得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个基础技术,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形态,它需要跟应用结合才会产生产品形态。所以我要求我们所有的产品接轨人工智能,以升级产品的效果。比如猎豹收购给全球用户提供新闻的一家法国公司News Republic之后,立刻就用神经网络去实现个性化的推荐。我们在美国的直播软件Live.me也是用人工智能去实现儿童年龄的区隔的。
人工智能最容易看到的就是它做到了传统技术无法达到的效率和效果。但我相信更多的是,人工智能在技术点上的突破会触发我们对产品的重新思考。比如从前我们讲机器人,只是自动化机器——你规定好一个任务,它来自动完成。可今天我们真的有可能生产出和你实时互动,并理解你意图的机器人,这对产业来说是巨大的机会。
探索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
对自己的探索是人一辈子的事情,因为自知真的是一个非常难的能力。别人对你的看法和你对自己的看法是有巨大差异的。就像我去看一些人优点和缺点,某些维度上一定会比他们看自己更锐化,但这时候我就会反过来想自己,是不是也面临同样的维度问题?所以相信大家也发现了,自我观察的维度不够这件事情,非常难解决,很矛盾。
当年有个著名基金,把中美比较好的高科技行业企业家聚到夏威夷开峰会,当时我就想,好像一个公司做上市做到全球也就几百家,公司做好利润就涨,做公司不过如此。可后来我才慢慢发现挑战真的才刚刚开始。所以我说当你觉得自己自我认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不是真的,只是你刚开始遇到一个瓶颈而已。而也是想清楚这一点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对很多东西的思考加深了。
我以前非常讨厌跑步,可最近我开始跑马拉松,我发现跑步带给我巨大的乐趣。我开始明白当你开始做以前不喜欢的事情,发现自己居然仍然有潜力和乐趣去做好它的时候,你就会找到对于自我认知的一些全新角度。
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和自己对话。我在写了认知论以后,补充了一个后记,讲的是除了能够挖掘很多信息以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思维模式的自我升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跟自己对话、自我博弈、不断否定自己。因为认为这件事“我做得对”这是人的习惯性思维,这么想也非常轻松。
可自我博弈则非常艰难,如何通过自我否定达到一个自我肯定的状态才是非常非常艰难的。反正我心里经常有两个小人儿在对话,经常说“你这么做对不对?换成谁谁谁的角度,这么做还对不对?”然后你去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小人儿的对话,反正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但是也很难。(猎豹全球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