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管 > 素养 >
    为什么别人做大了,你却不行
      时间:2017-07-11 11:01 作 者:李志宏

  因为从事成长型企业的跟踪、研究与辅导的缘故,我有机会结识众多不同特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家,并因此有了进一步走近与陪伴成长的缘分,对这个群体有着深厚的情感与深刻的感知。

  认知:

  我对成长型企业家的观念改变

  中性远观阶段 那还得追溯到在埃森哲和IBM做咨询顾问的阶段。由于咨询顾问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多是项目制,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客户高管担任项目经理,因此接触公司掌门人,只是在项目阶段会议或应酬的饭桌上。那时远远观之,对老板们的印象无非是位置高、有魄力、有手腕,没有更多深入的印象。

  略微负面阶段 后来我从外企转身进入民营企业做CEO,这时看到了真实、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老板。他们拼搏、强悍、霸道,拼命让自己创办的企业按自己的愿望往前走,哪怕付出血淋淋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时的印象深刻,也残酷了很多,也是基于初次下海呛了水的缘故,对企业家的认知带了些许负面的印象。

  发愿成就阶段 自专注于企业家教练以来,完全以第三只眼、教练加朋友的身份与企业家相处,特别是常年浸泡于私董会,以及1对1的私人教练模式,让我看到了企业家作为独特人群的显著优势:对商业机会的敏感嗅觉、坚毅的付出、引领和担当,为了一个组织的生存、发展与未来,拼尽体力、心力,甚至抵押上个人的全部资产、财富与性命都在所不辞。企业因而一步步壮大,员工收入越来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至此,对于企业家的社会价值我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知:正是这一小概率出现的群体,依托他们的理念和特殊品质,开创出一个又一个商业机遇,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放眼世界,国与国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再往细里说,就是企业家与企业家的竞争。理解、尊敬,并发自内心地渴望帮到他们,成就更为宏大的事业,成了我的愿景和存在的价值。于是,关爱、欣赏、支持,变成了我的行为模式与思维惯例。

  问题:

  拥有相似特质的企业家,为什么成就迥异?

  有了认知的变化,研究就想更加深入,为了精准地描述这一特殊贡献人群的特征,我开始了对企业家画像的探索。一方面为了挖掘好苗子,另一方面也是让企业家自我观照,以便更好地取长补短。我写了《给企业家“看相”》(参见《商业评论》2017年4月号)一文,从多个维度勾画出成功企业家的特质。

  依着这样的画像,我确实发现了很多具有显著特质的企业家。欣喜之余,一个严峻的话题摆在了面前:我服务的多为成长型企业,创业都在10年以上,甚至有经营了二三十年的企业,很多企业家含辛茹苦,却只成就了几亿的规模,便徘徊不前。就个人特质而言相差不大,为何输在了长跑线上?

  当初有顾问挑战这个话题时,我还站在企业家一边,坚定地捍卫:不能一概而论,个人境况不同,有早有晚嘛。说归说,但这个“结”从此盘在了心里,直到最近连续几次的私董会案例,似有“结”要被打开的感觉。今天就把这种感觉梳理出来,供大家探讨。

  结论:

  差距在于建构愿景与达成愿景的能力

  带领企业就像一次没有终点的探险,充满艰辛却只能不停奔走,在这个过程中,建构愿景和达成愿景的能力成为平凡者和卓越领袖的分水岭。

  建构愿景与达成愿景是两个不同维度的能力要求,以此为矩阵,可以来描述企业家的众生相。

企业家众生相

  1. 领袖型企业家 他们总是能站在超出常人见识的高度,去建构个人和组织的愿景与目标,然后以此愿景突破已有能力的极限,去构想路径和方法。同时,他们还具有超强的按路径去达成各阶段目标、最终达成总目标的能力。这两项能力相匹配,他们总能打破常规做事,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山峰,达至领袖的地位。

  近期一则消息报道,郁亮将接替王石成为万科的新董事长。其中谈到2004年万科销售收入仅仅91亿元时,郁亮硬是建构了10年实现1,000亿元的战略目标,王石都认为太冒进,奉劝要慢一点。结果郁亮带领万科2010年就实现了1,000亿元销售收入,提前4年达成了这个大目标。

  愿景不仅仅是目标,它更意味着大义名分,涉及个人的使命和生命的意义。只有想明白这一点,才能志存高远,也才有可能打破组织边界去重构、整合以达成愿景。

  2. 现实型企业家 他们总是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依据现有达成目标的能力,提出一个增长率,然后努力达成。如同铺台阶、爬台阶,一步一步往上就做到了小有规模,既舒适还小有成就。日积月累,他们会与领袖企业拉开显著差距。

  这就是那些经历多年发展,规模与地位却没有根本改变的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当然,这类企业家不仅出现在中小企业身上,即使做到了较大规模,如果丧失了重新建构愿景的能力,也同样会陷于平庸甚至衰落的境地。

  3. 理想型企业家 有建构组织和个人愿景的能力,但达成愿景的能力不匹配,带有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目前陷于各种困境的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就有典型的理想型企业家色彩。

  4. 平凡型企业家 建构愿景与达成愿景的能力都较弱,基本上没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与大多数人一样只能成为企业主中的平凡者。

  我们可以选择平凡,选择小而美,但真正的企业家,应当在不断的创新之中不断成长与超越,这样才不枉为小概率的特殊人群,也不辜负德鲁克老先生对企业家的诠释:1. 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产出;2. 创造出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改变价值;3. 开创新市场和新顾客群;4. 视变化为常态,总是寻找变化并对它做出反应,将它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商业评论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