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的历史责任”这个选题,源自于我在咨询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我在进一步观察这些企业的时候,发现凡是牵涉到一些观念上的、长期战略的、资源的、投入上、技术上、质量上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的障碍其实依旧归因于企业家。
我们也接触了大量企业家,想去了解为什么在早30年的时候,企业家如此厉害得拉动了中国经济,踊跃地把企业带向进步,可是如今却停滞不前了。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企业家出现倦怠情绪,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转型升级说得多,但真正做的时候还是犹豫不决,没有破除旧规的决心。
于是我进一步去观察这些企业,跟企业家沟通。基本上,企业家遇到的问题聚焦在几个层面。
第一,一些企业家普遍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对于未来的动力不足。
第二,在确定更高的目标的时候,以往的成功逻辑失灵。什么叫成功逻辑呢?以前,中国的国门刚刚打开时,西方的经济上有巨大的势能,一打开国门,西方的技术、先进的理念一下子就涌进了中国。这个时候中国到处都是风口,企业家就需要去复制西方的技术、产品、观念。很多企业的管理手段只单纯复制西方的管理手段就能崛起。
但是现在大不相同,中国跟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小。几乎是西方有的东西就会被中国平移过来直接使用。但是,当前的状况下,因为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不能老调重弹了。所以企业家在面对新局面的时候,他的成功逻辑是零。
第三,企业家如果再按照原来的模式,会觉得风险过高。在中国过去的增长模式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仰靠资源型。但是现在靠这种资源推动企业发展的方式,风险就有一些高了。
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他们八九十岁的时候还在企业发展的前沿行走。稻盛和夫一生当中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京瓷(Kyocera)已经成为世界500强的时候,又急流勇进地创立了KDDI(第二电电)。到了79岁高龄之时,又重新出马,把日航给救活,使之重新进入到500强。你会发现:这些企业家的精神一直是不衰减的。
比尔盖茨很年轻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把微软建造成一个帝国。在这个帝国已经很强大的时候,他便去搞慈善,搞创新,专门成立基金会做慈善,并且做成了慈善领域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
谷歌很早就成为领袖企业,但谷歌的创始人还步履不停地带领这个企业一直创新,一直在前沿领域发展成长。既然他们早就财富自由了,为什么他们的企业家精神会持续那么长时间?
为什么把企业家称之为冒险家
带着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认为如下问题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
第一,企业家的动力到底是什么?第二,如果说企业家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那么企业家精神持续的条件是什么?第三,如果企业家精神在,那它的内涵是什么?而且这个内涵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需要更新?我在思考这几个问题的同时也做了一些研究,包括一些理论的文献和一些企业家的案例,我也直接去企业考察。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想谈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认识企业家的地位和企业家精神?
这个问题的研究在学术界由来已久。理论界最早谈论企业家精神的是萨伊。大概在1803年他写了一本书叫《政治经济学概论》,又名《论政治经济学财富是怎样创造分配和消费的》。
在这本书里,萨伊研究了人类的财富是怎么被创造的,然后又怎么去分配和被消费使用掉,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有别于亚当·斯密的观念。他提出,财富的创造除了靠土地资本和劳动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企业家。
当时,因为没有企业家这个概念,所以他称之为冒险家。
他为什么把企业家称之为冒险家呢?因为他认为人类核心是冒险,并举例说:资本,一定是看到安全有得赚,再去投入;劳动一定能获得工资,才愿意付出。但是有一类人不同,会提前做一些投资。比如他会先购买工具垫付一些资金,甚至带着一些资源进来。所以他是冒着风险,在没有产生结果之前,进行所有投入的。
这类人把这些资源要素集中到一起去做一个市场,然后去创造财富,他们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称之为叫冒险家。
萨伊提出这个观点以后,在经济学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大家认为萨伊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因为研究理论的人很长时间没有跟进,这个概念就默默无闻了。
后来熊彼特继承了这个概念,在1912年出版了《经济发展概论》,其中高度评价了企业家的地位。他认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企业家,之所以能推动经济发展,就是因为企业家具备的创新精神。熊彼特的这部著作,既肯定了企业家的地位,又明确提出来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
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的周期增长,来源于资源的重新组合。也就是说,资金从没有效率的领域,流进有效率的领域,土地从不创造价值的地方到创造高价值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地方,人力资源被更有效率的使用,发现和识别出新机会,创造出以前没有的市场,找到重新组合资源去满足市场的方法,由此,国民财富就增长了。而这种资源的重新组合,就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群体对资源的推动。
这是熊彼特经济理论的核心。
他甚至认为经济的波动都与企业家的创新热情相关。即企业家这个群体的创新能力也是有周期的,时高时低。当企业家的创新能力走低的时候,经济也随之走低。当企业家创新热情高涨的时候,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高涨。所以他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国家的经济政策应该指向激活企业家精神。
熊彼特之后,把企业家的地位、企业家精神说得最清楚的是德鲁克。
德鲁克跟熊彼特渊源颇深。据德鲁克书中所讲,他的父亲与熊彼特是好友,在他小时候经常去他家串门,于是他听到爸爸和好友聊一些经济思想,可以说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熊彼特的影响,对其企业家创新的理论印象非常深。
1985年,德鲁克出版了很有名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在这本书里,他讲到,人类社会已经从管理的经济转化为创新的经济。这是其最有名的理论。他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主体。在企业普及之前,人是通过家庭、家族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到了20世纪,伴随企业的发展,人依赖于企业养家糊口,并获得社会上的地位,人类社会转变成了企业型社会,企业就成为了最重要的社会单元。
所以,让企业运作良好,就是改善社会秩序、提高社会创造财富能力的一个主要手段,而这个手段就是管理。德鲁克坚持认为,20世纪的社会经济最重要的动力就是管理,所以就把20世纪的经济称之为管理的经济。到了1980年代,经济的形态已经开始改变了,德鲁克重新修正了理论,认为经济的动力应该从管理转化为创新,而创新的来源就是企业家。所以他很明确地说,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创新来源于企业家,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他还在这本书里讲了企业的创新从哪里来,企业家如何去锤炼自己的创新的思路,去管理企业的创新。用一句话概括德鲁克的观点,即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
从萨伊到熊彼特,再到德鲁克,已经说清楚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地位、核心任务是什么。这就驱动了一些经济学家开始重新研究怎么激活企业家精神,只有激活了企业家精神,社会的发展速度才会加快。同时他们在深入研究,社会应建立什么样的产权制度、激励制度才能使得企业家精神被释放?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学者就是吉尔德,写了一本书叫《重获企业精神》。这本书论述了一个国家、社会应该设计什么样的制度来激励企业家精神,以获得高速增长。核心观点有:
第一,企业家是什么样的人,真正的企业家身上凝聚着什么特征?吉尔德认为,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对财富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寻找机会创造财富;另一方面,这些人又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他们为了寻找机会可能会钻法律的漏洞,游走在道德的边界,哪里有财富他们就往哪里走,基本上活动在边缘地带。
第二,这些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极强,但是消费极低。这不是说他比常人消费水平低,而是与他自己创造的财富相比,个人消费是九牛一毛。吉尔德说,无论你喜不喜欢,企业家这帮人是社会的贡献者,因为他们创造的财富不是自己消耗掉,而是用于再生产。
第三,企业家的财富是虚幻的,一旦企业创造能力不行了,不能满足客户要求,业绩急剧下滑,公司的价值就急剧贬值,企业家的财富就会缩水。企业家为了维护个人财富,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不断提高质量,维护企业的生态。于是我们会发现,企业家创造的财富他自己消化不了,但是为了维护财富,他们要奋斗、创新,所以这些人其实变成了社会最主要的打工者。
第四,最好的社会分配制度,应该是把财富多分给企业家。因为分给了他们,这些财富才是有活力的,被用于进一步的财富创造。如果分配给那些没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财富可能就消耗掉了,国家的发展动力就不足。这是吉尔德提出的一个大胆的结论。
国内最早研究企业家、研究企业家精神的应该是张维迎教授。他曾写了一本书,把西方人的研究成果介绍到了中国。那个时候,中国的企业家群体还没有形成。但在书里,张维迎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论述了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并分析了企业家是怎么思考用人,怎么思考机会的。这是关于企业家的最早的普及性教材。
企业家精神的四个内涵:英雄主义、冒险精神、创新精神、永不满足
讲了这么多理论界研究的成果,那么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我理解企业家精神大概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英雄主义的情怀”。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梦,但是企业家这个群体的英雄主义情结特别强烈,他们对成功的追求、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对实现自己理想的追求,内在力量很强大。因此,他们比大多数人更愿意为这个情怀去献身、去贡献、去不遗余力地奋斗。这是企业家的根本动力,动力来源就是比别人更关注成功,更关注地位。其实每一个企业家的理想都是在经济领域,起码是某一个领域,成为成吉思汗这样的人物。
跟企业家打交道,企业家会舍得投、舍得花,只要为了实现目标,就敢往上投资源。每个企业家都有一个帝国,只不过有的像成吉思汗开疆辟土,往各个领域扩张;有些企业家是在一个专精的领域守住自己的疆土,把这个王国治理得很好。领地就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对手就像战争中的敌国一样,所以他们的竞争意识很强,要想动他的企业,门都没有,那是他的地盘。除了这些理想,企业家还希望把自己的管理意志、自己的价值观赋予这个企业。很多时候企业的很多特征就是企业家意志的生动体现。所以我认为英雄主义情怀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第二,是冒险精神,冒险精神是企业家区别于常人的地方。大多数企业家都敢赌敢拼。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家的故事,比如任正非当时创立华为,集资6万元,现在看来虽然这个数字很小,但在上世纪80、90年代,对他们来讲就是身家性命。虽然对成功并没有确定的把握,但他们敢冒险,愿意为企业进入陌生的领域。现在很多企业建立合伙人制度,是想把每个合伙人改造成企业家,成为合伙人的前提就是要敢于投入。
冒险精神就是先人后己,把自己列到最后。企业家拉着一伙人,有钱大家挣,挣不到钱,剩下的重担都是自己担着。企业家的冒险精神让他们敢于大胆投入,敢于尝试。很多普通人创业不成,就是因为割舍不下,不敢拿既得利益去冒险,企业家则相反。
第三,是创新精神。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企业家本质上是创业人。企业家为了实现英雄主义情怀,必须创新。第一种创新就是发现新机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从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应该给以往的企业家一个公平的评价。我们一直说中国的企业家习惯于从国外抄袭复制,否定中国企业家的价值,其实不是。这些企业家仍然是创新的,拿到先进技术,找到新的市场,发现了新的机会,这仍然是一种创新行为。
第二种创新是发现创造性机会,市场已经饱和了,没有那么多空间可找,企业家就需要改变规则,重新迭加,去创造机会。比如在乔布斯发明iPhone之前,可能没有人认为手机市场上还有空间,但是他创造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苹果电脑也是这样。这些都是创造机会,基本上是利用技术去影响社会,发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去创造出新的市场。创新的核心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当然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说他们会寻找法律的漏洞。
第四,企业家精神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叫永不满足。企业家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他永远都觉得有更好的值得追求。企业做到1个亿的时候,他想去做2个亿;做到2个亿的时候,想做3个亿;做到3亿的时候,想做10亿、100亿。他一直在追求,不断去设定更高的目标。一般人都在想企业家挣了那么多钱还在忙什么,我们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的企业家有几十亿的身家,仍然是起早贪黑、殚精竭虑、饮食简单,因为这个动力才是推动企业往前走的目标。
评价企业家不能去追求道德上的完美,而要看他的贡献
了解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那我们应该怎么去评价企业家?对于企业家,我觉得我们不要过度去抬高他们,不要把他神圣化。毕竟他们是不完美的,或者道德上也可能有瑕疵。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看几乎每个伟大的企业家都被媒体深恶痛绝地攻击过。
比如说美国福特,有人评价福特这个企业家的贡献,首先,他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福特发现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到现在还在使用,甚至改变了人类社会。因为这种生产方式,使得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急剧增加,财富的积累也在不断推进创新创造。福特的第二个贡献,就是创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从福特开始才把美国人的工资涨上来。第三,因为汽车成本的降低,使得美国变成了一个汽车王国,人类进入了一个汽车时代,福特改变了人类。
但是福特在世的时候,美国的媒体几乎把他描述成一个恶魔,认为这是个暴君,独裁、不讲人性、侵犯人权,拿工人不当人,用暴力手段控制工人。包括德鲁克也批评过他。经过时间的验证,对福特的评价才不断提高。
乔布斯活着的时候,媒体的评价也很低。说他早期干一些违法生意,比如他与伙伴发明一种盗打电话的卡,卖到黑市上去赚黑钱;然后说乔布斯欺骗合作伙伴,自己拿大头。直到乔布斯得了癌症,对他的评价才开始改善。乔布斯的贡献确实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开创了一个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可以说是乔布斯开创的。
所以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某个企业家,评价他们都不应去追求道德上的完美,而是看他的贡献。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人品高尚,从来不是评价企业家的标准。
腾讯、阿里,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比如用微信跟朋友联络,我们一天有很长时间花费在其中;再比如支付宝,现在出国都能用了。我们的生活正在被这些企业家改变。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家也在无意识地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不是说企业家有多高尚,而是为了把企业做好,为了生意可持续,必须为员工承担责任。这样无形当中,企业家在实现自己目标的时候,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比如说遵守契约精神,可能在这个道德沦丧的社会当中是很可贵的。企业家正在用自己追求成功的过程,改变这个社会。可能这就是亚当·斯密说的是“主观利己,客观利人”吧。
企业家精神的表现形式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现在时代改变了,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放缓,机会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也更为隐蔽了。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家精神需不需要更新?
我的理解是,企业家精神内涵是没有变的,比如英雄主义的情怀、冒险精神、创新精神、永不满足的精神;但是企业家精神的表现形式需要改变了。
企业家精神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是跟环境有关的。比如西方以前法律执行没那么严,有些企业敢冒法律风险,现在的执法很严,所以就没人敢冒法律风险。再比如市场风险、道德风险,在西方违反道德、偷税漏税,是很容易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和舆论惩戒的事,所以现在的企业家就表现得很守法,很受道德的约束。所以,环境会决定企业家精神的表现形式。
但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是不变的,只是随着环境变了,表现形式就变了。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家精神应该改变哪些方面?我理解,企业家精神大概有五个方面需要更新。
第一,重新认识风险,树立新的风险意识。比如说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还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还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但是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信用的风险,就不能冒了,要约束自己。1990年代的时候有过一波三角债清理,包括现在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企业家,欠着债务,他还觉得光荣,依然存在以前的习性。那时候市场极度不完善,很多企业家敢于冒信用风险,牺牲信用把企业做起来,到最后再去修炼完善。但时代改变了,行不通了。比如说贾跃亭,如果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信用也是很难重新建立的,他的信用破产了。环境变了,企业家精神中,冒险意识要调整。要知道哪些风险不能碰,哪些风险需要控制,哪些风险依然存在,而且要把冒险意识转化为创新精神。
第二个转变,就是要重新认识创新。以前企业做生意基本上靠资源寻租。我跟一个企业家聊过,我问他做生意最关键的是什么,他说是资源。我们出去做管理咨询,很多企业家不是希望帮他改善管理,而是希望帮他介绍客户,拉拢高官。可见,企业家对资源十分重视,如果是找客户资源,找人力资源,还可以理解,但很多时候企业家把重点放在经济资源寻租,从政府手里拿资源来做生意。其实做寻租生意的企业,风险是很高的。真正做大的企业还是立足于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的企业。所以,在这个时代,企业家精神要重新回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不是资源。
第三个转变,是从追求个人成功转变到追求社会贡献。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英雄主义情怀。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受人尊重,大部分的企业家都会说,要把企业做成一个受人尊重、广受信赖的企业。这说明企业家希望社会地位被认可。之前中国以成败论英雄,那个时候企业家追求个人成功,挣到钱成为首富就能获得地位;但是现在不同了,人们关心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赢得社会尊重。企业家实现梦想,不在于个人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于给社会做了什么样的贡献。
社会不仅关注你个人的成功,还关注你以何种方式成功的。我们看一个典型的例子,任正非。他在中国企业界、管理界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地,几乎每个企业家都以他为榜样,每一个搞管理的人都以他为标杆。他的财富并不是最多的,但是同样是英雄。再看其他的那些首富,不一定就会被社会尊重,甚至舆论希望看他笑话,如果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被看客当成戏看。所以,企业家精神的转变,要从追求个人的成功,到追求社会贡献,而且要以正当的方式实现。
第四个转变,是从追求财富自由到建立起伟大的企业。企业家个人要不断修炼,要超越自己。很多企业家其实已经财富自由了,但是另一个问题是,这个企业家就可以稳定下来了吗?其实不是。企业家的财富、资源一定是放在企业上的,如果你不能建立起伟大的企业,财富是不稳定的;一旦企业不行,财富就会急剧缩水。而这是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
很多企业家都有很强的生意头脑,但对于建立可持续的企业,下的功夫还是少,并没有多少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所以,企业家不仅仅是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还要建立起伟大的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业常青的企业机制。这个转变是企业家要关注的。
第五点,企业家需要把企业家精神转化到企业精神当中,把企业家个人的创新意识固化到企业当中去。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西方的很多企业做得很好。通用电气GE的创始人爱迪生,他的精神就是通用电气的精神。作为发明家,他永远站在科技的前沿,并能够把它变成产品。这就是GE的特征,这个精神一直都在,所以GE永远做高科技,永远能看到哪个技术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推广,变成产品。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很多企业家有自己的创新精神,对机会敏感,对商业敏感,对技术和资源有很强的整合能力。这种精神如果只是承接在他一人身上,会受生理极限所局限;如果把他的精神融入到企业当中去,企业就会固化下来,延续下来。
这也是我在开篇的时候谈的,很多企业家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财富自由实现了,但精力有限,所以整个企业被企业家的这种状态封顶了。其实企业家不是神,不能超越一般人的一些特征。企业家也需要释放压力,也需要休整,但是这可能导致这个企业就没了。所以企业家有责任把自己的企业家精神融到企业里,在企业里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