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国企一个高管说:“做好事,也要有风险评估”。意思是,为职工做好事也是有成本的,当你为下面做了一件好事,可能随后会有两件、三件,甚至是无数件相关联的好事等待你去做。
你做的越多,职工的期望就越大,你一旦满足不了职工的期望,职工就会不满,就会有抱怨。就会认为你这个当领导的没有群众观念,不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有的人甚至会三番五次地找上门和你论理、耍横。这样的情况在国企还是比较普遍的。
不是反对为职工做好事,而是你有没有能力和有必要这样做。当你面对诸多“好事”需要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一没有精力(很多好事往往与职工生活有关,而与生产经营无关),二没有财力(做好事就要花钱,而这部分开支往往缺少账务制度保障)。
有这样一个国企,为职工创造了比较不错的生活福利和工作便利,但职工却依然是怨声载道,牢骚满腹。上班车停靠站离家远有抱怨,现场报警器噪声大了有抱怨,没有困难救济有抱怨,救济少了也抱怨……这个企业的领导很大一部分精力就是解释职工的疑问,安抚职工的情绪,以及尽可能地协调解决职工不断提出的诉求。但越是这样抱怨越多,问题解决不了,有抱怨;问题解决达不到期望的目的,也有抱怨。
这让我想起了杰克·韦尔奇提到的一个“权利文化”的概念。当时,南非开普敦一个企业主向杰克·韦尔奇求教:“我经营着一家14个人的公司,我们对公司员工非常好——为他们的生日、孩子出生、结婚举办派对。无论在个人事务上,还是在专业技能上,我们都非常关心他们。可是,人们还是不停地抱怨,说我们在做样子,不是发自内心的感谢,等等。我简直快要疯了,好像我怎么做都不能让他们满意。”
韦尔奇这样回答他说:“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尝试了。你用最良好的意愿,营造了一个典型的权利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你的那些员工把发牌的顺序弄反了——他们认为你在为他们工作。”
韦尔奇认为,在有的企业里,员工容易与上司建立比较随便的、类似一个大家庭的关系。而这些上司本人也往往有意无意地模糊了上下级的界线。最后,这种亲密关系终于结出苦果——员工对你怨声载道,牢骚满腹。
在一个充斥着权利文化的企业里,上级往往被下级“牵着鼻子走”,过多地考虑了下属的感受、需求,最好不要触及下属的个人利益,以引发上下之间的冲突和麻烦。这种怕得罪下级的意识是很多领导都有的。
企业就是一个经济组织,既然是一个经济组织,首先就要争取组织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赔本赚吆喝”的事要仔细考量。市场打开了,还要能卖个好价钱。其次要讲组织规则,而不是个人喜好,一切行动听指挥才能打胜仗。队伍拉起来了,关键时刻还要能冲得上去。
要效益就要讲效率,讲效率就要有规矩,有规矩就要牺牲个人的自由。我们很多人嘴上说“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但却把企业当作一个“玩弄权利”的官僚机构,大家都在关注自己的权利,却少有人关注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人是应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