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3日报道
根据政府数据,第一季度中国城市工人缺口创下新高。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的月平均收入同比增长了12.1%。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1日报道,现年34岁的崔海凤(音)在中国制造行业工作已有15年之久,经过努力,她从缝制足球皮革的工人成为了一家木质地板厂的仓库经理。上个月,这个矿工的女儿把过去的工厂制服换成了衬衫和裙子,开始在中国南部大城市广州的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接受客服代表职位的培训。她说,保险行业更有前途,工作时间也灵活。
报道指出,她的经历折射出正在席卷中国的一种转变。摩根大通预计,今年在中国,与服务业(如零售、旅游和休闲)有关的工作岗位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将首次超过工业领域的工作岗位。政府数据显示,过去5年,服务业共创造了3700万个新就业岗位,而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在内的工业领域则仅创造了2900万个就业岗位。
报道称,服务业和工业对崔海凤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争夺日益激烈,从而导致中国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程度达到几年来最严重的水平,也带来了加薪的压力。中国的工资水平已经在以每年两位数的幅度增长。
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说:“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没有缓解。制造商们开始意识到,这种状况不是周期性的。”在中国南部工业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接受渣打银行调查的工厂老板中有将近90%表示,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今年将保持不变,甚至会变得更加严重。
巴克莱银行的经济师常健表示,如今,维持中国工厂运转的数百万农民工对生活有更高的期望,也面临更多的就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