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研发 > 思路 >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助力三峡库区经济转型
      时间:2013-06-09 15:26

  本报讯 三峡库区涉及湖北省、重庆市19个县(区),总面积5.76万平方公里,农村移民共33.62万人。1992年以来,农业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方针政策,努力发挥部门与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对口支援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围绕宏观指导谋发展、增加投入强产业、开展培训扶智力等多个领域进行倾斜性帮扶,为三峡库区移民“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和库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农业部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对库区的发展指导。先后组织编制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开发规划》、《三峡库区柑橘产业非疫区建设方案》。为培育库区产业发展,十几年来,农业部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中,专门安排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专项资金,对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给予倾斜。

  据统计,1992~2012年,农业部累计投入三峡库区农业建设项目资金19.8亿元,重点扶持了三峡库区柑橘优势产业带、草食畜牧业、渔政渔港等项目建设。为推动三峡库区柑橘非疫区建设,2006~2008年农业部启动了重庆三峡库区非疫区建设项目,共投入资金4790万元。为解决制约库区柑橘产业发展的良种问题,农业部安排中央财政4500万元专项补贴资金用于柑橘良种苗木补贴。农业部组织实施了6400万美元的世行长江柑橘带项目,并为原万州区争取到1600多万美元的无偿粮援项目。

  实现库区移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农业部始终坚持把科技智力帮扶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库区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加强三峡库区各类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库区移民群众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农业部先后以西南农业大学、万县农校、涪陵农校等为依托,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才34.7万人次。大力实施库区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仅近两年就安排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培训人员17.6万人。积极协调和推进实施移民县市“科技入户”工程,向移民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1440项。坚持每年举办定点扶贫地区及三峡库区农业干部培训班。

  农业部还高度重视库区的生态建设。从1997年起,农业部开展了以推广农村沼气为核心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种养加三业并举、协调高效发展的库区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