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一个大前提就是通过改变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大有可为。”在谈到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给铁力农村带来的变化时,黑龙江省铁力市委书记张泱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黑龙江省铁力市在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大胆实践,目前,铁力市已有比较成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98个,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土地、流通等多个领域,成为活跃农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介绍,铁力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呈现组织形式多样化、举办力量多元化、发展趋势产业化的新特点。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形式。铁力市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九河泉米业、集佳牧业、玉双速冻食品等龙头企业,都与农户签订种植企业所需农产品协议,以定单形式联合起来,形成了松散型的联合体。
以规模经营土地为主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近两年铁力市农民的一个新创举。吉松村股份合作农场是铁力市土地规模经营的典型,集中经营本村土地200公顷,由村级行政组织带头,种田大户、种田能手共同入股组成;其组建资金由股东入股以及铁力市给予的鼓励性补贴构成,实行公司化管理模式;采取有偿使用土地的办法,与村民签订协议,租种村民土地统一经营,收入主要靠土地产出以及机械外出代耕服务盈利;收益分配主要是分红和再生产,同时从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本村公益积累。
吉松村模式在实践中获得了极大成功,两年中,吉松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全村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率、程控电话入户率均达到100%,拥有洗衣机和冰箱等现代家用设施的农户达90%以上,村里建有标准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宽带网络也进了村,全村人均收入已经由2万元增加到4万元,并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安全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在吉松村模式的影响带动下,目前,铁力市已有3个村组建了这种形式的合作组织。
近年来,在国家支农政策特别是给予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带动下,一些农机大户等带头组建了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并成为承接国家支持资金的有效载体。目前,铁力市已有农机合作社5个,农机作业协会14个。农机合作社组织的产生有效地提高了铁力农村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
通过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发展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铁力市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黑龙江省铁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0.4%,远高于13.5%的全国平均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