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研发 > 思路 >
    直面阵痛与摩擦 中国展示经济转型决心
      时间:2013-07-18 16:28

  《澳门日报》18日刊载《中国展示经济转型决心》一文,文章指出,今天的中国,正在经济转型道路上加速前行。在这条道路上所遭遇到的阵痛与摩擦,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重,但这种短痛能换来长远的利益。改革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看准目标,持之以恒,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定能越走越宽坦。

  文章摘编如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6日强调,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这一宣示显示中国新一届政府锐意转方式、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决心。

  受国内经济潜在生产率下降、国际市场复苏乏力等内外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正面临多年未有的严峻挑战。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新一届政府首份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6%,仅比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多出0.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5%,比上季回落0.2个百分点,是连续五个季度经济增速于8%。历经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期步向中速增长期。

  经济增速放缓,使中国正经历转型期的阵痛:部分出口企业利润大减,经营举步维艰;产能过剩的行业(如钢铁、水泥、煤炭等)正经历寒冬,部分企业面临被淘汰;内地大学生正面临“最难就业季”;一些地方民间借贷爆煲等。国务院参事夏斌更警告,当前中国正面临地方平台偿债缺口、房地产泡沫和过剩产能三大风险。只要某一环节出现较大事端,风险会瞬间传导,引发系统性风险。

  改革注定有风险且荆棘满途,但中国已没有退路。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的传统增长模式的弊病已显露无遗,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后加值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无以为继,中国只能一往无前地将经济改革下去,尽快实现经济结构升级转型,进入高收入、基于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的发展新阶段。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经济较快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本届政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对经济放缓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了更大的容忍度:允许经济增长适度减慢,不再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救市;允许银行间拆息率飙升,不放松银根。希望通过释放市场自动调节的能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使经济转到消费导向的增长轨道。

  但容忍不等于不作为,为防经济增长出现“硬着陆”,李克强16日在北京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当经济运行逼近下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稳增长。近期,中央政府已频频出手,从推出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计划到金融扶持实体经济,从推动棚户区改造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刺激信息消费等,这些措施既稳当前,又利长远,一举多得。

  消息人士称,为了启动生产要素,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决策层已酝酿启动实质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准备较为充分的财税、金融、能源等领域改革有望率先启动。

  今天的中国,正在经济转型道路上加速前行。在这条道路上所遭遇到的阵痛与摩擦,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重,但这种短痛能换来长远的利益。改革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看准目标,持之以恒,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定能越走越宽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