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普遍存在,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找到解决的契机生态环境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国内外经济弱势环境夹击下,近期银行金融业的风雨先到来,从钱荒到审计署彻查地方债,真的需要在这个时点牺牲增速换革新?有没有必要性或是风险会不会太大了?
结论是:合理而健康的!资本市场的改革是经济转型的先行要素。
2010年中国经济突破了人均GDP 4000美元,如果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经济保持7%的增长率,十年复利翻一番,2020年前后人均GDP将超过8000美元,假设人民币升值10%-20%,这对中国意味着两件事:第一,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意味着中国已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第二,如果中国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就大致达到美国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中国人口正好是美国的四倍,也就是说中国有望在2020年前后,经济总量赶上或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因此中国未来十年保持增长、维持稳定、加快转型是首要任务,在增长、通胀、可转型之间,需要找到良好的平衡,这才是中国政府应对未来经济的最大挑战。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转型成功往往取决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下,而曾经中国的高M2增速相对于低GDP增速,社会高投入低产出的效率问题这些年已经凸显,而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社会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场所,正确的导向和资产配置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重要的突破口。
资本市场对经济转型推动至少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现有市场存量的资源整合;二是发现增量引入活水。近期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指导政策出台,类此钢铁行业分散和落后,按照前四大钢铁企业在行业中占有市场份额的集中指标CR4来比较,欧盟为90%、美国53%、日本75%、韩国89%、俄罗斯78%,而我国不到30%。,行业分散导致产能落后和环境问题,未来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实现企业和行业的升级转型,解决好环境和污染问题。同一时代的美国几乎所有的重要产业都依托资本市场发生了大量的并购。比如说洛克菲勒收购美孚石油,兼并的中小炼油厂多达四百家;汽车行业出现了通用汽车;电器行业出现了通用电气;化工行业出现了杜邦公司,只有借助资本的力量整合经济,才能登上更新的台阶,成功完成重工业化过程转型。
另外参考美国经济的最新一次重要转型。即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美国硅谷成为全球科技与创新的领先平台。风险投资家和优秀创业者的对接机制优势使硅谷迅速的崛起并且几十年经久不衰,而且每一轮新的高科技浪潮又都发生在硅谷,包括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苹果和facebook的出现。
可以看到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转型都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经济转型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无疑是决定成功和转型成败的关键,而资本市场是这方面资源配置效率是最有效的方式。
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创新先行就是为经济转型奠定良好的资本市场基础。对比资本市场主导的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在危机后经济反弹的速度最快,而银行主导的西班牙、奥地利、葡萄牙、比利时、德国、意大利六个国家经济复苏的速度最慢,其中几个国家正是今天欧债危机的主要成员国,其根本的区别在于两种经济和金融体制的弹性对风险的化解能力和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不同,说明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弹性高度相关。所以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进一步的市场化,让更多的金融资源通过市场优化配置更快的发展资本市场。
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GDP增长140多倍,而总储蓄余额增长1900多倍,巨大的财富积累本身是一件好事儿,但财富多了没有合理的投资渠道,才会出现炒房、炒矿、炒棉花、炒古玩等怪现象,而金融改革需要促使社会富裕资金回流,并能够健康的保值增值。另外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以资本市场为导向,促使优质的社会资源配置到具备创新活力的创业企业当中。
国内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之外,中国也在逐步打开人民币堰塞湖,加快人民币离岸流动、放开国内部分金融市场,使中国资本市场更快与世界接轨,吸引健康的资金活水流入中国实体市场。
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支点。如果像以前一样高度依赖传统商银行的支持或者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去进行推动,中国将不断会出现光伏产业这样的案例,不仅造成巨大的社会浪费,也会极大的延缓经济转型的进程。
投资者理性看待金融市场改革,宽容近期金融业的血雨腥风,我们才能期待到未来更好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