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刊文指出,从台湾业者的角度来看,进军大陆的服务市场相当具有吸引力。与此同时,大陆进一步向台湾开放服务业投资也意味着引入先进的人才与管理经验。这符合大陆加速推动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的政策目标。服务业合作的拓展,对两岸应是双赢。
文章摘编如下: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迁。未来若干年中,大陆的经济政策将侧重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增长引擎从投资和出口向消费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从低端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升级。
许多台湾制造企业向大陆出口,并拥有在大陆布局的产品生产线。大陆生产成本的上涨直接冲击在大陆运营的台湾厂商。对于长期依赖为国际品牌代工、缺乏自主定价权的台商而言,其有限的利润空间变得更为狭小。
制造业转型可以说是两岸面临的共同课题,而实现成功转型的一个关键在于技术升级。技术进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缓解工资上涨的压力。技术升级也往往伴随着产品创新与产品质量的提升,是建设品牌、获得定价权、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道。
台湾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弱。研发经费支出占台湾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12年已达到3%,高于大陆大约2%的水平。且绝大多数研发投入来自私人部门,尤其是电子相关产业。
不过,台湾制造业的创新大多是渐进性和非革命性的。中小企占台湾经济的主导地位。受制于创新相关的风险和成本,许多中小企在面临研发投资决策时常踟蹰不前。
未来一个可能被考虑的方式是形成两岸高科技企业的战略性联盟,将台企的创新能力与大陆企业的规模与资金优势相结合。这或为两岸制造业转型提供新的契机。
两岸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过去多年来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随着最近几年服务贸易、投资壁垒的降低,服务业的往来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例如,继两岸于2009年签署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之后,台湾金融业赴大陆投资迅速从2010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7亿美元,两年之内翻了三倍。
自2008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来台旅游以来,来自大陆的访客人数四年间增长了十倍以上,从2008年的20万人激增到2012年的260万人。旅游相关的服务贸易收入相应大幅成长。
伴随今年6月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台商在大陆投资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将享有市场准入方面的优惠待遇。这可望带动相关的服务投资、贸易的加速成长。
台湾服务业发展相较大陆成熟。服务业产出占台湾GDP的68%,服务出口相当于生产总值的10%,远高于大陆的45%和2%。台湾在管理知识、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源等方面也具有比较优势。
从台湾业者的角度来看,进军大陆的服务市场相当具有吸引力。随着大陆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升、中产阶级崛起、生活方式升级,服务类需求预计将在未来数年内保持强劲增长。
对大陆而言,进一步向台湾开放服务业投资也意味着引入先进的人才与管理经验。这符合大陆加速推动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的政策目标。服务业合作的拓展,对两岸应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