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849568;1970年,1514063;1990年,1027974;2010年,713777;2012年,701475。
这组数字是刚破产的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市区人口统计。从1950年到2010年的60年间,底特律市区人口流失了113万多人,流失率达61.41%。
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政府申请了破产。对此,美国人似乎毫不意外。这条新闻对美国股市也几乎没有造成影响,当日美国三大股指甚至全部收高。
这场早已在预料之中的破产唯一出人意料的地方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持续60多年的漫长衰退终究要迎来一次甚至更多次的破产。
笔者每次往返中美都要在底特律转机,这里是美国三大航空之一的达美航空的中转基地。当飞机飞临底特律上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独栋房屋。从一个空中看客的角度来说,几乎每家每户的占地面积和房屋构造都差不多,并且这种仿佛被复制了一般的建筑群会一直蔓延到视线尽头。这就是笔者对这座汽车城的直观印象。
这种形制如一、整齐排列、无法计数的房屋,很难让人不想起底特律人引以为傲的汽车生产线。这座享誉全球的汽车城,连同周边的郊县,是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三大汽车公司的总部所在地。2008年,克莱斯勒和通用双双破产,这座汽车城却奇迹般地带着16%的高失业率一直挺到了现在。
这次破产,无数评论都把矛头指向了衰退中的底特律汽车制造业。
作为城市支柱产业的底特律汽车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益于战时大量的军方订单,在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中又受益于美国空前的经济膨胀和欧洲经济的复苏,一度支撑着这座城市达到了它人口规模的历史极值。
然而,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中大量黑人居民的涌入,开始导致底特律城区人口外流,政府税收和市中心地产价格下降,城市中部分房屋开始被遗弃。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重创底特律汽车工业,同时来自日本等国的小型汽车制造商,开始蚕食三大传统汽车制造巨头的市场空间。随着工厂生产规模缩小,裁员增加,这座城市的人口继续外流。在随后到来的美国经济滞涨中,底特律的重工业制造中心地位已岌岌可危,人口流失的现象直至今日都未能得到改变。
那么,在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衰退中,有无数的时间节点都远比现在的这个节点更适合作为底特律破产的最后时刻。那么为什么偏偏是在这个美国经济复苏的时候、这个政府重振制造业的时候、这个三大股指齐齐刷新历史纪录的时候、这个失业率稳定下降的时候?
一句话,压垮底特律的稻草是什么?为什么在此时落下?
细看底特律市政府的资产负债表,90亿美元的市政负债显得特别扎眼。除此之外,底特律还另有约90亿美元的负债未计入资产负债表。如此巨额的债务,就像一根千钧重的稻草,当底特律的资产/负债比达到极限时,稻草落下,城市破产。
在市政收入方面,由于辖区内的居民大量迁出,房产价格缩水,导致相关的不动产税在过去六年下降了近20%;同样因为人口持续减少,从2002年来,底特律市的所得税收入减少了近30%。类似的收入减少出现在了政府收入的方方面面。
在支出上,大量资金用于负担庞大的退休基金开支。目前,退休基金的债务缺口已达35亿美金,并仍将扩大。另外,历史债务的偿还在2012年耗去了市政实际收入的38%。而用于市政建设、维护的开支也十分惊人。最后,能够用于促进城市生产发展、吸引人口迁入的资金几乎为零。
这种人口、税收、地价的恶化,以及庞大的行政开支和负担日重的退休金,使得捉襟见肘的预算既无法保障公共福利,也无法保障生产性的投资。开源无门,节流无方,这样的恶性循环一直伴随着底特律漫长衰退的始终。不仅如此,随着城市各项资产的贬值,市政资产的也随之经历了大幅减少,导致城市财政的资产/负债比的恶化,最终达到了不可承受的极限。
虽然,这次破产申请与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并无多少关系。但作为汽车产业迁出区的底特律,其成败兴衰都免不了被打上汽车制造业的烙印。它也时刻提醒着每个像底特律一样的制造业城市,在产业迁出时可能出现的衰退中,应当格外小心底特律式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