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研究 > 要点 >
    未来网络竞赛: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
      时间:2013-08-12 16:13

  8月8日,国内首个未来网络小规模试验设施在创新中心开通,标志着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得突破,大大推动了在该领域的进展。

  以“从头再来”为特征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中国改变在传统互联网跟随者地位的机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被称为思科真正对手的华为,从1999年开始进入这个市场,经历了整整13年,才真正跨入高端网络设备市场,与思科并驾齐驱。

  随着美国、欧盟、日本等纷纷投入巨资,今年2月,以SDN、云服务等为内容的未来网络被正式立项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未来网络发动对传统互联网的变革,出于爆炸式的互联网需求增长,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25亿,摩尔定律和路由器性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三大运营商每年投入数百亿元建设,互联网服务质量排名仍排名全球第90位。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迫在眉睫,全球发达国家和科技企业巨头纷纷投入巨资研发。

  虽然今年2月才确定国家级未来网络项目,但中国并非半程加入。该项目的主要发起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从2007年就组织中科院计算所、北京邮电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直到2011年选定南京成立了未来网络产业创新中心。

  而对一直希望打造科技创新能力的南京来说,这个打通了全产业链的国家级项目,满足了其对于创新力的想象。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徐南平表示,江苏需要这个项目,希望创新中心成为江苏创新体系的一个龙头。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则称,以此为契机,未来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据悉,南京市为此将在三年内陆续投入数亿资金,全力打造出“中国无线谷”。

  争夺未来网络主导权

  未来网络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现实的紧迫性已经逼近。

  据预计,2015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966EB(1EB=109GB),将会有近30亿互联网用户,网络互联设备的数量将会超过150亿台。全球网络规模正在急剧扩张,传统互联网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需求的增长,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在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管可控性与服务质量保障、移动性、绿色节能五大问题上实现根本性突破。

  2005年开始,国外学术界提出了“从头再来(Clean Slate)”的设计思想,在不受现有互联网约束的基础上探讨新的网络体系结构,并将其定义为“未来互联网”(Future Internet)或“未来网络”(Future Network)。

  与此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各自提出了未来网络计划,先后投重金启动了Plantlab、GENI、Onelab等一系列基础实验网络建设项目。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已经率先在数据中心部署应用了Openflow/SDN技术,2012年美国SDN相关并购金额达到50多亿美元2013年,思科、爱立信、IBM等成立了开源SDN组织。

  跟网络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刘韵洁密切关注着这些动态,2006年他和一个国内企业探讨也进行这方面研究,但这个企业回去认真研究了几天说做不了,这个研发太超前了。刘韵洁只好联合另一个院士李国杰,开始在科研机构自主开发,直到被写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规划。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否则华为13年才跨进这个门槛的经历还会重演,我们还会处在非常被动的跟随。”刘韵洁急切地表示。

  我们的未来网络

  在刘韵洁看来,中国的未来网络研究,尽管也是要立足于高效、高能、绿色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但不是一味的推翻,而是继承与颠覆的结合。

  刘韵洁对未来网络的定义是,不受现有网络架构欧式的约束,设计出高效、高度伸缩灵活可扩展,支持异构融合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还要与现有网络技术高效融合,并能够灵活地支持不断涌现的新型业务需求。

  8月8日开通的试验设施,在北京、天津、南京和重庆四个城市开通了7个节点,展示了网络安全云服务、可定义网络加速、信息安全云服务等验证实验,体现了该试验设施的虚拟化与可编程能力。

  据透露,以该小规模试验设施为基础,将建设国家未来网络创新平台(CENI)。骨干节点覆盖全国35个重要城市,支持量子通信、空间网络、物联网等试验,并演进成为中国未来基础网络的雏形。

  刘韵洁称,本次开通的小规模试验设施,除了为国家级试验做储备,还要解决现网的问题,要能够根据不同业务不同QOS需求,提供灵活的资源配置策划、路由策略和安全策略。

  刘韵洁表示,在863计划和其他国家科研项目中,有关未来网络的前瞻性研究计划比较少,而未来网络小规模试验设施就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迫切需要有内容的技术研发跑起来。

  刘韵洁坦诚,国内目前在研发能力和投入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与国际上差距还很大,未来网络这个机会如何抓住,还需要更多力量的参与。南京市此次专门拿出了1000万元,分配给约50个研发项目,作为种子基金,表现出了诚意和魄力。

  格局洗牌

  随着SDN(软件定义网络)架构成为未来网络的主流,OpenFlow技术成为SDN的核心技术,美国企业加紧部署底层协议核心专利,日本紧随其后,加紧申请应用技术交换机专利。可以预见,未来网络的技术颠覆性,也将给设备商格局带来颠覆性改变,巨头们也纷纷图谋借此重新洗牌。

  国家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王雷表示,由于OpenFlow完全改变现有的网络架构,网络厂商希望借助OpenFlow技术,打破网络设备领域现有的思科公司、华为、中兴公司的垄断局面。日本NEC公司目前推出两款最为成熟的OpenFlow交换机,同时申请了45件相关OpenFlow硬件技术的专利,同族覆盖美国、欧洲、中国和日本。其中12件已经在我国申请且均处于待审状态。可以预料未来NEC公司将同华为公司、中兴公司在网络设备上展开激烈竞争,而这些专利将成为NEC公司的重要竞争武器。

  在国内,中兴华为大唐等企业积极参与了未来网络小规模试验,但从目前来看,受限于网络规模和研发能力,主要的参与者仍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刘韵洁认为,产业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抓住这次机遇,重新树立我国的产业地位。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