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6月3日文章】题:奥巴马和习近平必须阻止危险对抗的升级(作者吉迪恩·拉赫曼)
本周的美中峰会上,世界将观察两国领导人的肢体语言。如果奥巴马和习近平能建立友好关系,他们就将挑战中美注定要对抗的致命看法。这种悲观的认识因为一种令美国人不安的经济变化得以巩固:到2016年,也就是奥巴马在任最后一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可能超过美国。
这个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做出的预言是如此敏感,以至于只是陈述它就会在美国招来咆哮式的否定。
不错,把两国的生活成本考虑在内以后,这些预言就有些夸大了。但是,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称,如果用实际汇率计算,中国可能成为头号经济大国的时间只会略向后推:到2018年。
就算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普通美国人也比普通中国人富裕得多。另外,美国在军事方面的先进程度远非中国可比。华盛顿的空气也明显比北京干净——那里的汉堡也更好吃。
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中国的崛起意味着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统治世界的日子即将结束。我们这个时代的唯一地缘政治问题就是:美中两国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双方都充分意识到,如果情况的确严重恶化,那可能导致战争。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称乏为“修昔底德陷阱”: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首先注意到,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往往会发生冲突。
中国在领土争端上的态度加深了世人的印象,即北京的军事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网络袭击”也使华盛顿担心北京的最终目的就是削弱美国的势力。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采取行动加强与亚洲盟友的关系,中国也越来越担心美国的意图。美国采取的这项政策有一个好记的名称:“转向亚洲”。
如果这种转向只是坚称美国打算继续在亚太做核心大国,那么很难与之争辩。问题在于,北京把这解释为遏制中国的花哨说法。如果美国与中国不断深化的相互怀疑只是一种误解,那大概不会如此令人担忧。但是,在这些对抗之下的确存在真实的愿景分歧。美国仍然坚持自己的政策,认为中国应当在目前的全球体系中充当“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换句话说,只要中国按照既定规则行事,中国的崛起就没有问题。但中国的反应却是,这些规则是在美国称霸时建立的。按北京的看法,需要改变这套体系以承认中国的崛起。
美国人不反对让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类国际机构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真正的困难在于中国似乎想在自己的周边地区划出“势力范围”。对中国人来说,没什么比这更自然。毕竟美国自认为将永远在西半球充当主宰。为什么一个崛起的中国不能在东亚追求同样的角色?但是,鉴于东亚即将成为全球经济核心,美国不愿意把这个区域统治地位让给中国。
就北京而言,解决方案只有美国让步。但是,美国人认为,如果这么做就等于向一群亚洲盟友发出灾难性的软弱信号,而这些盟友已经在担心美国是否有足够的耐力继续在亚太充当首要的军事大国。本周,美国人让世界知道,中国海军开始偶尔在美国海域附近出现,很可能是关岛附近。
悲观主义者会说,这种对抗的增多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奥巴马和习近平本周能让怀疑论者出乎意料,就网络空间或海军巡逻达成新的谅解,他们就可以质疑有关美中竞争不断加剧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