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交所拟收购伦交所,但被伦交所否决的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虽然“联姻”未成,但从世界交易所发展的历史来看,海外并购一直是交易所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即通过收购来实现全球更大范围的竞争力扩展。第一财经选取10家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交易所进行分析,各大交易所如何造就今天的全球竞争力?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强强联合的纽交所和欧交所
纵观历史,诸多国际交易所或曾经考虑,或曾经达成,或正在规划并购。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寻求产品多元化。产品多元化的交易所参与并购有助于扩大目标客户资源,丰富风险管理产品和手段,获得新的利润增长机会。另外,并购有助于改善交易所的全球布局,增强交易所的国际话语权。
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即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与泛欧证券交易所(下称“欧交所”)合并。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提高了海外公司到美国上市的监管门槛,不少欧洲企业都转向非美国证券交易所,导致纽交所海外公司上市资源减少, 相应利润降低。
为此,纽交所寻求与欧交所合并组建横跨大西洋的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 Euronext),一方面可重新获得境外企业的上市和交易费用,同时为投资者投资境外企业股票提供更便利的途径;另一方面可利用欧交所在金融衍生品方面的经验,为在纽交所流通的证券提供风险对冲和信用保护,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今年已经227岁的纽交所诞生于1792年。彼时24个证券经纪人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签署了协议,规定经纪人之间的“联盟与合作”规则,纽约交易所就此诞生。纽交所的第一个总部是1817年一间月租200美金、位于华尔街40号的房间。1865年交易所才拥有自己的大楼。直到1963年,才以纽交所的名义正式运营。
纽交所在通往顶峰的道路上可谓步履蹒跚,在1929年的华尔街崩盘和1987年的黑色星期二等事件中可谓声名狼藉。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它一直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甚至超过了老牌伦敦证券交易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接受了欧洲各国的大批订单;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20世纪20年代,纽交所成为世界第一大证券交易所,金融中心从伦敦向纽约转移。
据统计,2017年纽交所以近20万亿美元的市值在这里独占鳌头。排在纽交所之后的交易所市值成倍数减少,紧随其后的是纳斯达克(7万亿美元)、伦敦证券交易所(6万亿美元)、东京证券交易所(4万亿美元)、上海证券交易所(4万亿美元)和香港证券交易所(3万亿美元)。事实上,当时全球范围内也只有16家交易所的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
2018年3月,纽交所的市值为23.12万亿美元,接近全球股市总市值的40%。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超过2400家,涉及金融、医疗、消费品和能源等行业。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和辉瑞公司(Pfizer Inc.),道琼斯指数(Dow Jones)是跟踪纽交所价值最常用的指数,但组成部分也可以在纳斯达克上市。
今年3月,来自纽交所的代表Marc Lyeki透露,目前总共有88家中国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总市值达1.4万亿美元。目前纽交所上市公司总共有2400多家,22%来自海外。来自亚太的上市公司有120多家,中国占其中70%。2018年,纽交所所有的海外IPO公司中,有68%来自中国。
纽交所在2006年3月7日与Archipelago Holdings合并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2007年4月4日,纽交所与欧交所合并形成首个全球股票交易所——纽约泛欧交易所。据估计,合并后两所占全球股票交易总量的三分之一。
合并后的纽交所经营多个证券交易所,其中包括纽券所、欧交所和纽交所高增长板市场。成立于2000年的欧交所虽然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但它交易范围横跨荷兰、葡萄牙、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和英国。
截至2018年3月,欧交所是世界第七大证券交易所,市值4.36万亿美元。交易范围覆盖几个国家,有1300家上市公司和30个股票指数可用于跟踪和交易。欧交所的主要股票指数是欧交所100指数,该指数由欧交所最大、流动性最强的股票组成,其中包括安盛(axa)、克里斯蒂安•迪奥(christiandior)和雷诺(renault)。
据市场专业人士分析,纽交所股票业务更有优势,长期保持全球第一,而欧交所的强项在于衍生品业务,因此上述结构调整使得洲际合并获得了质量最优的收购标的,更符合其战略发展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所并购需要承担沉重的成本,包括合规支出、裁员、管理层分歧、制度重建、所有权纠纷等。纽交所与欧交所合并后,为应对美国和欧盟的双重管辖,提高了交易手续费,将合规费用转嫁到客户身上。德交所与纽交所也曾多次就合并谈判,最终因管理层对于合并后将企业总部设于何地一事迟迟未能谈妥,最终合并告吹。
细数纳斯达克的科技属性
纳斯达克市场由英语NASDAQ英译而来,1971年由一批当地股票经纪人创立,全称为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
与纽交所相同,纳斯达克总部也设在美国纽约,位于著名的时代广场,该大楼又常被称为康泰纳仕大楼。它是北美洲乃至全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隶属纳斯达克-OMX集团。纳斯达克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从未在公开叫价系统上运作过。相反,纳斯达克一直使用基于电话和计算机的交易系统,这使它成为第一个电子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纳斯达克在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近30万个计算机销售终端。
2018年3月,纳斯达克市值达到10.9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所。同时,也被大家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大孕育科技股的摇篮。从股票成分来看,纳斯达克拥有科技股中一些顶级上市公司,包括苹果、微软、Facebook和特斯拉。除头部科技公司外之外,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涵盖所有高新技术行业,包括软件、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
无可厚非,纳斯达克是世界上主要的股票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不仅拥有各种各样的做市商,投资者在纳斯达克市场上任何一支挂牌的股票的交易都采取公开竞争来完成。
2006年2月,纳斯达克宣布将股票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原纳斯达克全国市场)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原纳斯达克小型股市场),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结构,吸引不同层次的企业上市。
说纽交所的上市公司以资产规模大、市值大、发展历史悠久的巨型公司为主,上市标准也较为严格,上市门槛较高。相较而言,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多亿高科技、具有良好成长性和发展前景的中小型公司为主。上市标准和要求相对于纽约证交所要宽松许多。
举例来说,纽交所要求美国本地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的税前盈利不少于250万美元。海外公司申请挂牌上市的,则必须达到股票市值不少于一亿美元,且公司必须在最近3个财政年度利连续盈利,且在最后一年不少于250万美元、前两年每年不少于200万美元火灾最后一年不少于450万美元,3年积累不少于650万美元。
纳斯达克的上市要求宽松得多,甚至欢迎无盈利企业挂牌上市。具体来看,有盈利的美国企业寻求在纳斯达克上市需要企业净资产在400万美元以上,无盈利的企业净资产在1200万美元以上。
近年来,纳斯达克在数字化方面屡有动作。
今年7月,交易和清算技术提供商Cinnober的股东接受了纳斯达克2.2亿美元收购要约。纳斯达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获得多数批准后,它将控制Cinnober98.2%的股份。Cinnober提供交换和清算技术解决方案,最近还通过与加密货币安全专家BitGo合作进入加密货币领域,为加密交易运营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增加的交易量。有分析认为,通过此次收购,纳斯达克可以获得Cinnober的数字货币托管技术,为开展数字货币交易业务做铺垫。
实际上,纳斯达克早在2015年就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先后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股权交易平台Linq、联合花旗推出区块链平台ChainCore,两项成果分别应用于私募股权交易,以及全球支付自动处理环节。
2018年4月,纳斯达克与比特币交易平台Gemini宣布合作,纳斯达克的SMARTS 监控技术将监督Gemini平台全部数字资产。纳斯达克CEO阿德纳·弗里德曼(Adena Friedman)在当时明确指出,当时机成熟,纳斯达克可以成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交易的平台。
“不欢迎”外国公司的日本交易所
日本交易所集团市值高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目前,日交所旗下拥有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交易所,分别是证券交易所和金融商品交易所。
其中东京交易所主要提供证券市场服务,为有价证券的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发布行情、确保有价证券交易等的公正性及其他有关交易所开设的金融商品市场业务;大阪交易所是为金融衍生品交易而设立的金融商品交易所,具体业务包括:交易管理的关联业务、交易参与者管理的关联业务、其他新商品・新制度的导入及调查研究等。
从上市公司来看,截至2018年11月30日,在日本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有3640家,其中市场一部有2119家,市场二部有498家,Mothers市场(即日本创业板)有268家,JASDAQ Standard市场有690家,JASDAQ Growth市场有37家,TOKYO PRO Market(相当于日本新三板)有28家。
上述各个股票市场也有明确的分工,东京交易所运营着四个市场:市场一部和市场二部、Mothers,以及JASDAQ。市场一部代表东交所的主板市场,面向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的大型企业,股票交易非常活跃。市场二部是面向已经具备一定知名度和业务基础的中坚企业的市场。Mothers是面向具有高度成长潜力的新兴企业的市场。JASDAQ(日本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协会)最早是作为一个场外交易市场设立的。此外,TOKYO PRO Market只限专业投资者参与。
IPO方面,根据东交所统计,2018年IPO企业达97家,其中Mothers市场多达63家,占上市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二,市场一部、市场二部、JASDAQ和TOKYO PRO Market的IPO数量分别为7家、5家、14家和8家。但今年IPO情况整体有所下滑,截至2019年8月全年IPO的公司数量仅46家。
不过从国际化来看,日本的外国上市公司数量非常有限,在3640家上市公司中仅有6家外国公司,分别来自美国、马来西亚和开曼群岛。日本交易所集团也没有特别针对国际市场进行有力的安排,国际化方面主要通过少数外国证券、债券、衍生品等ETF产品布局。
日本证券市场“不欢迎”外国公司的现状源自过去“国际板”这一失败的尝试。70年代东京交易所曾积极推动国际化,1973年曾设立外国部,推出国际板开始上市海外股票,1990年最多达到125家外国企业。但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投资者对外国公司股票兴趣大减,外国公司也快速撤离。
收购走向国际化的伦交所
有着近300年历史的伦交所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收购与被收购,并在伦敦这一世界金融中心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国际化的交易所之一,这离不开美国的推波助澜。1986年在美国强势的金融行业冲击下,英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开放本国资本市场的措施,在这一背景下伦交所迅速走向国际化,全球性交易蓬勃发展。
今天的伦交所集团成立于2007年,始于与意大利交易所的并购。2007年10月,伦敦证券交易所以16亿欧元(约合11亿英镑,20亿美元)价格收购总部位于米兰的意大利交易所,并形成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由于意大利交易所MTS债券平台在欧洲的影响力,该项目的成功使得伦交所直接获得了大量欧洲业务。
尝到了并购甜头之后,伦交所此后十多年一直通过激进的并购来补齐短板。2009年,伦交所收购欧洲最大暗池之一的Turquoise,不仅增加了伦交所的交易量,并使其与平台背后的多家国际知名投行达成合作关系。同年,伦交所收购了Millennium IT公司,这家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使得伦交所获得独立的IT 开发能力。
2011年12月,手握富时国际一半股权的伦交所收购了剩余50%股份,使得富时成为伦交所100%控股的子公司。2014年12月,伦交所又收购了美国知名指数公司弗兰克罗素公司。2015年,富时集团和罗素指数合并成立富时罗素(FTSE Russell),到今天富时罗素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指数编制公司。
在直接收购交易所方面,伦交所一直很明确地将方向面向欧洲。继收购意大利交易所之后,伦交所又多次盯上德交所。2016年3月16日,伦交所与德交所就对等合并条款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合并后将成立一家新公司,伦交所集团股东将持有新公司45.6%股份,德交所股东将持有其余54.4%的股份。
然而,这项欧洲最大证券市场运营商的合并计划到第二年却告吹,2017年3月29日,欧盟委员会表示不批准伦敦证券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的合并交易,原因是出于反垄断监管等因素的考虑。这是伦交所第三次向德交所提出收购,但也第三次宣告失败。
2019年9月,伦交所拒绝港交所收购的理由之一是正在进行对路孚特(Refinitiv)的收购,这家原汤森路透金融与风险业部门目前是一家全球金融市场数据及基础设施提供商,如果完成收购将对伦交所的金融数据分析方面有非常大的补充。
伦交所目前包含四大市场板块:主板市场(Main)、另类投资市场(AIM)、专业证券市场(PSM) 以及专家基金市场(SFM)。主板市场可细分为四个子市场;AIM市场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定位于满足成长型小企业的融资需求;PSM市场仅面向专业投资者,产品包括公司债、可转换债券、GDR等;SFM市场是仅向专业机构开放的基金市场。
根据广发证券统计,截至2018年10月末,伦敦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2152家。从数量维度看,占比较高的行业分别为金融服务(26%)、工业货物及服务(13%)、基础资源(8%)、油气(8%)、科技(8%)。从市值维度看,占比较高的行业分别为工业货物及服务(17%)、油气(14%)、银行(9%)、个人及家庭用品(6%)、医疗保健(6%)。
伦敦证券交易所海外上市公司占比高达30%,凸显国际化属性。根据伦交所官网,截至2018年10月末,伦敦证券交易所2152家上市公司中,英国公司1511家,占比为70%,海外上市公司有641家,占比达到30%,充分显示了伦敦证券交易所国际化属性。海外上市公司中,从数量来看注册地又以避税天堂根西岛、泽西岛、英属维尔京群岛、马恩岛、百慕大、开曼等居多。
除了上市公司国际化外,伦交所另一项全球领先的业务是全球存托凭证(GDR),吸引着全球的发行人与投资者。早在1994年,伦交所便允许本国投资者以全球存托凭证的方式投资外国公司发行的证券。
2019年6月上交所与伦交所互联互通机制沪伦通正式开通,华泰证券发行的全球存托凭证在伦交所挂牌交易,成为内地第一家按照沪伦通业务规则登陆伦交所的上市公司。
IPO世界第一的港交所
港交所的今天是从香港本地多家交易所合并而来。199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在发表财政预算案演词时公布,本港证券及期货市场会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和迎接市场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改革得以很快推进。2000年3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拥有,并于当年在联交所上市,股票简称“香港交易所”。
港交所向伦交所提出收购邀约,事实上是港交所第二次将收购目光转向伦敦。2012年6月,港交所宣布公司与全资附属公司HK Ex Investment以及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控股公司LMEH在当日签订框架协议,HK Ex Investment将以现金方式收购LMEH全部已发行普通股,收购总代价约为13.88亿英镑(折合约166.73亿港元)。半年之后,12月6日港交所宣布,已完成对伦敦金属交易所全部已发行普通股本的收购。
目前港交所业务包括五个部门。现货部门包括现货市场交易平台、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本证券产品。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部门包括在香港期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买卖的衍生产品。商品部门包括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业务。结算部门包括在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联交所期权结算所、期货结算公司、场外结算公司及LME Clear Limited的业务。平台及基础设施部门提供平台及该公司的基础设施使用。
港交所在IPO等多个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港交所2018年年报显示,香港证券市场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高居全球首位达2880亿港元,全年新上市数目创新高达218家;证券市场成交额创历史新高达26.423万亿港元,证券化衍生品的成交金额连续十二年为全球之冠。
2018年港交所IPO的成绩与上市改革密不可分,2018年港交所宣布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上市后,当年有7家公司根据《上市规则》新增章节登陆港交所,共募集940亿港元。
互联互通方面,港交所基于目前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成为境外资本进入A股市场的重要渠道。据港交所统计,2018年沪深港通北向交易的成交总额达人民币4.674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06%;南向交易的成交总额达到2.834万亿港元,增长25%。自沪深港通推出至2018年底,内地和香港市场分别录得人民币6417亿元和8089亿港元的净资金流入。
债券通方面市场参与度也不断提升,2018年平均日成交额达人民币36亿元,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截至2018年末达人民币1.73万亿元,较2017年7月债券通启动时增加一倍以上。截至2018年12月底,共有503名来自24个司法权区的注册机构投资者参与债券通。
积极尝试数字货币的多伦多证交所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加拿大的主要股票交易所,由多伦多交易所集团拥有和管理,旗下的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承担主板职能,TSX 风险交易所(TSXV)相当于创业板,另外还有TSX Alpha交易所(Alpha)、蒙特利尔交易所等。
根据多伦多交易所集团统计,截至2019年8月今年已有191家公司和产品,包括72家公司、71只ETF等,其中在TSX上市的有93个,TSXV上市的98个。
截至8月31日,在多伦多交易所和风险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达到3258家,其中221家公司来自海外,包括109家美国企业、27家欧洲企业、27家亚洲企业、18家澳洲企业、18家拉美企业、6家非洲企业以及16家来自其他地区的企业。
在多伦多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主要来自加拿大本地,国际企业主要来自美国。在今年新上市的企业中有13家来自国外,其中美国有5家。
在吸引外国资本方面,加拿大今年以来同比下滑比较严重。截至2019年5月,外国资本流入加拿大总计16亿加元,而去年同期该数字为59亿加元。今年前五个月中,除了1、2月为净流入,3-5月均为净流出。
与此同时,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在数字货币方面在走在世界前列。2018年5月,加拿大央行、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运营商TMX Group,以及非营利组织Payments Canada已经成功完成了一项区块链试点项目,旨在将这一新兴技术应用到实时证券结算交易中。另外,多伦多证交所近年来也迎来虚拟货币商业银行上市,并推出了区块链ETF。
孟买证交所:退市公司比上市还多
印度第一大股票交易市场孟买证券交易所前身是1875年成立的“本国股票经纪人协会”,1956年成为由印度政府根据证券合同管理法而认可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印度股市共有两大特色:一是上市股票世界第一,二是股市走过了“十年长牛”。股票方面,孟买交易所共有5000多家公司在此上市,2018-2019财年(截至2019年3月31日)新上市企业为116家,2019财年至今新上市30家。
与此同时,由于印度证券市场实施注册制,近年来股市一大奇景是退市公司比上市还多,孟买交易所网站显示2018-2019财年退市公司有124家,2017-2018财年上市213家、退市418家,2016-2017财年上市242家、退市319家。
另外,印度股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迎来了十年长牛,孟买SENSEX30指数2008年最低时不到10000点,到今年6月创下历史新高的近40000点,让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孟买交易所在指数方面也不断发展,2013年与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宣布成立亚洲指数私人有限公司,通过研发创新指数解决方案来满足印度和国际投资者不断发展得需求,提高标普-孟买证券交易所基准指数(S&P BSE SENSEX)的全球认可度,并帮助其获得指数衍生品领域的领导地位。2016年,孟买与韩交所签署谅解备忘录,在韩国市场推出基于S&P BSE SENSEX指数的衍生产品。
2017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与深交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深交所与孟买交易所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探索开展中印跨境资本市场合作。一是相互借鉴创新型中小企业监管服务体系,探索延伸各自服务链条,推动特色产品在对方市场的展示,促进中印新兴产业有效对接。二是加强指数产品合作研究,为对方核心指数产品在本地市场推广创造条件,推动本土机构开发追踪对方市场核心指数的基金产品,丰富跨境投资品种。
德意志交易所:三度成为被并购对象
德意志交易所集团(下称“德交所”)是一家综合性交易服务提供商。作为一家综合的交易所机构,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的业务涵盖了从有价证券上市、证券及其他金融工具的交易、清算、结算和托管服务,到抵押品和流动性管理的整个交易价值链。
德交所旗下主要提供证券交易的平台是成立于1992年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衍生品方面主要平台是成立于1998年的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共有接近2200种产品,涵盖9个传统和创新资产类别。此外,德交所2002年完成了对明讯国际结算托管行的收购,自此形成了今天的德意志交易所集团。
到2003年,德交所的产品线和业务线已经覆盖交易所前中后台全业务链,集团随之开始了一波十余年的国际化浪潮,产品、清算、托管、数据、信息技术等业务全面开花。
德交所的优秀表现不仅自身希望通过并购持续扩张,另一方面也经常成为被并购的标的。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伦交所本世纪以来三度提出与德交所合并,分别在2002年、2005年和2016年。
2016年3月,伦交所和德交所公布了一项合并协议,双方同意进行全股票合并,共同成立一家新的证券交易公司,德交所股东将持该公司54.4%股权,伦交所股东将持45.6%股权。双方合并后预计每年将节约成本4.5亿欧元,同时形成欧洲最大的证券市场运营商,以及仅次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全球第二大衍生品交易所。
尽管双方股东都表示支持,但最终这一欧洲最大证券交易所集团的提案却被欧盟否决。欧盟认为,此次收购若顺利完成会导致固定收益清算业务出现实际上的垄断。
德交所在亚洲有不少国际合作,2010年与韩交所合作,在欧洲和北美交易时段提供KOSPI200指数期权的交易和清算,首次为欧期所客户提供交易亚洲指数产品的机会。2015年,德交所与上交所、中金所合资成立中欧国际交易所。
德交所在技术方面也是世界领先,其电子交易平台Xetra具有高速和高安全性的特点,为会员提供多种产品交易,包括股票、ETF、ETC、ETN、基金、债券、期权、认股权证、交易凭证等。目前,约有来自16个国家的170个境外会员接入Xetra平台。
被伦交所视为“与中国合作首选”的上交所
9月13日,针对港交所此前发表的收购邀约,伦交所在官网予以正式回应,表示董事会一致拒绝该收购提议,双方没有必要进一步接洽。其更提出,港交所的提案与伦交所的战略目标不符,伦交所更看重目前跟上交所的互利伙伴关系。
除了有着共同推进沪伦通建设的合作经历之外,伦交所还直言,上交所“是更直接连接中国机遇的渠道”。
近年来,沪市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主板市场表现优异,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不断提升;年内,上交所顺利推出科创板,落实注册制试点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此外,上交所大力推进双向开放,创新互联互通机制,与境外交易所与市场开展深入合作。这些探索与成果,秀出了上交所建成蓝筹主战场的实力、担任改革试验田的能力、打造双向开放桥头堡的魄力,也让其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坚持对外开放的最佳样本。
今年上半年,沪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7.51万亿元,同比增加10%,占上半年GDP总额的近四成;实现净利润1.73万亿元,同比增加9%。业绩整体稳中有增,沪市公司继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压舱石作用。
剖析业绩成色,多数沪市公司专注于主业,造血能力较强,现金流等指标健康。统计显示,上半年沪市九成公司实现盈利,超过八成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正;这其中,有1100多家沪市公司近三年的半年报扣非后净利润都持续为正,主业盈利能力稳健。此外,沪市实体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14%。
作为沪市的基本盘,蓝筹股保持着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快速增长,充当着经济建设的优等生。统计显示,上证50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加10%、11%,占沪市整体营业收入的56%,整体利润的72%。上证18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为11%,占沪市整体营业收入的72%,整体利润的87%。而除了传统的大蓝筹公司之外,沪市“新蓝筹”队伍也不断成长与壮大。上半年,市值100亿元以下的1018家公司中,有867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5%。
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上述成绩单的实现并非易事。这需要企业能够做到夯实主业,优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更需要品类齐全的产品工具、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规则完善的运行体系。
近年来,上交所不断深入落实一线监管责任,日常监管与年报问询并举,加强以充分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监管;坚持市场自我调节为主、监管引导为辅,优化股票交易、会员管理、产品创新等各环节监管;全面普及投资者交易与保护工作,对各类证券违法违规的行为精准打击制止,严格落实退市机制,确保资本市场行平稳运行。
截至2018年末,沪市上市公司家数达1450家,总市值27.0万亿元,沪市投资者开户数量已达2.96亿户。2018年全年,沪市股票累计成交金额40.3万亿元,股市筹资总额6114亿元;债券市场累计成交216.9万亿元,基金市场累计成交7.2万亿元,衍生品市场全年累计成交1798亿元。上交所已经成为了证券交易品种和市场结构较为完整、市场规模和投资者群体庞大的证券交易所。
今年顺利推出的科创板是上交所改革的试验田。科创企业首期业绩表现亮眼;以此为试点,注册制、创新驱动国家战略都在稳步落实于改革实践当中。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上交所在发行上市审核、保荐承销、市场化定价、股票交易、退市等多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为注册制试点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实现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从局部试点而渐进推开的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此外,上交所不断创新互联互通合作模式,与境外交易所和市场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合作;以此手段,上交所正大踏步迈向世界领先交易所的建设目标,并继续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切实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