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CIO > 深度融合 >
    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
      时间:2017-02-09 10:51 作 者:吴涧生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联系和互动前所未有。以国际视野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成为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必然的选择。紧密结合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统筹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与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主动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对发展环境变化和阶段转换,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着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

  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提供重要的体制支撑。现阶段,制约我国对外贸易优化升级、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因素仍主要集中于供给侧方面。我国外贸发展尚未形成以技术、品牌、标准、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还难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增加有效产品和制度供给,不仅有利于促进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也有利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自由贸易区建设。

  另一方面,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倒逼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贸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倒逼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各国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发达经济体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抢占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这意味着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此外,国际规则新一轮重构促进和引领国内相关体制机制改革,这些大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我们要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开放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扩大开放的五大领域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扩大开放有以下几大重点领域需要关注:

  第一,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着力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中高端水平。一是促进我国产能富余行业加大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比如,以高铁、通信、新能源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为重点,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合作项目为依托,促进国内优势产能、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加强与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和产能合作衔接,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等等。此外,还要推行简政放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二是积极支持“引进来”,有针对性地“补短板”。一方面,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外资监管服务方式。加强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鼓励外资进入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另一方面,调整优化利用外资区域和产业布局,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推进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联动开放。

  第二,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着力推动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一是提升外贸产品竞争力,充分挖掘外贸出口市场潜力。加大研发投入,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满足国际市场中高端需求,培育形成出口新增长点。打造传统产业出口竞争新优势,巩固外贸出口市场份额。二是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一方面,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着力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另一方面,推进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第三,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国内产业整体水平。一是推动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着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变“加工”为“研发制造”,从以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向自主研发、制造产品转变。推动加工贸易业由纺织服装、箱包鞋帽、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IT、机械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推动生产制造环节由加工组装、低端零部件制造向高端、关键或核心元器件制造环节升级。二是深耕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条,积极引导向产业链高端拓展延伸。要变“两头在外”为“内外结合”,从单纯承接国外订单生产向依据市场发展灵活自主实施经营战略转变,由加工组装环节逐步向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变。一方面,向研发、设计等产业链上游部分进行拓展。另一方面,逐步向建设全球营销网络转变,引导加工贸易链条向物流、品牌、销售渠道等部分延伸。三是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努力保持我国加工贸易传统优势。四是整合和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加工贸易管理方式转变。

  第四,降低外贸企业负担,有效提高质优价廉外贸产品供给能力。一是降低外贸企业成本,不断提升我国外贸企业合作竞争优势。现阶段,我国外贸企业在劳动力、融资等方面的成本呈总体上升趋势,企业出口竞争优势不断削弱,采取措施降低外贸企业成本已迫在眉睫。二是降低企业进出口环节费用,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多策并举降低外贸企业负担。

  第五,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有效防范金融开放中的潜在风险。一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切实降低对外投资融资成本。二是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功能。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