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是英特尔公司总裁的名言。不站在一定高度去看市场,不努力学习,不努力思考、分析,怎么可能在变化的市场上获得成功?(节选自《刨松二次创业的土壤》,1998)
提起“柯达时刻”,人们想到的是值得留存与回味的记忆。伊士曼柯达公司,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如今的市值只有不到十亿美元。哈佛商学院200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直到1997年,柯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胶卷才抢占了部分美国市场,但也仅是可怜的17%。
过去,柯达的核心业务是售卖胶片,但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浪潮兴起的时候,他们却失去了创新的渴望、革自己命的勇气。
柯达停滞不前,它的竞争对手——富士反而创造了许多新机会。这家日本公司开发与胶片业务并行的产品,如磁带光学技术、录像带以及复印机和办公自动化项目等,尤其是还与施乐成立了合资企业。如今,富士的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在医疗及电子业务市场都有一席之地,文档解决方案业务更是为其赚取了巨大收益。
柯达的故事,是一个潜力丧失的悲剧。这家美国标志性公司拥有人才、金钱甚至先见之明,本可以进行漂亮转型,然而却最终沦为颠覆性变化中的牺牲者。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全球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激烈竞争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常胜,行业变迁也常常是翻云覆雨,多少世界级公司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忍痛裁员,有些已消失在历史风雨中。
华为没有任何可依赖的外部资源,唯有靠全体员工勤奋努力与持续艰苦奋斗,不断清除影响我们内部保持活力和创新机制的东西,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存活下去。(节选自关于近期公司人力资源变革的情况通告,2007)
“创新虽然有风险,但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有创新就有风险,但绝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回想起来,若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流、三流,我们将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也无法获得活下去的权利。若因循守旧,也不会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节选自《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2000)
华为公司若不想消亡,就一定要有世界领先的概念。
唯有世界领先,否则随时都可能破产。作为一个直接和国外著名厂商竞争的高科技公司,没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就没有生存的余地。(节选自《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1995)
对于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没有领先的技术意味着没有生存的余地,但是过于超前的技术领先同样意味着死亡。
苹果30年的创新史上,也曾走过弯路。苹果的追求是做出“完美的机器”。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苹果公司不计成本什么都做,从硬件到软件,而不像微软那样在一开始时就有所专攻。
在硬件制造上,苹果既做台式机,也做服务器,还做笔记本,从PC整机到鼠标、打印机、扫描仪,数码播放器,应有尽有。苹果甚至与运动休闲服装生产商Burton共同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件所谓电子夹克衫。但是,苹果似乎忘了自己是为了谁创新,往往造成新产品太过超前,叫好不叫座。
“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
超前太多的技术,当然也是人类的瑰宝,但必须牺牲自己来完成。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20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不先进而死掉的,而是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
许多领先世界潮流的技术,虽然是万米赛跑的领跑者,却不一定是赢家,反而为“清洗盐碱地”和推广新技术而付出大量的成本。但是企业没有先进技术也不行。华为的观点是,产品技术创新上,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但只能是领先竞争对手半步,领先三步就会成为“先烈”,明确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
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盲目地技术上引导创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为“先烈”的。(节选自《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2007年修改版)
只有客户需求真实产生的机会窗出现时,科学家的发明转换成产品才产生商业价值。投入过早也会洗了商业的盐碱地,损耗本应聚焦突破的能量。
例如:光传输今天是人类信息社会最大的需求,而十几、二十年前,贝尔实验室可是最早发现波分,北电是首先产业化的,他们可是领导着人类社会,北电的4G投入过早、过猛,遭遇挫折。前车之鉴,是我们的审慎的老师。(节选自任正非与英国研究所、北京研究所、伦敦财经风险管控中心座谈的纪要,2015)
“鲜花插牛粪上,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基于存在的基础上创新,更容易取得商业成功。创新不是推翻前任的管理,另搞一套,而是全面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优化。
从事新产品开发不一定是创新,老产品上不断改进不一定不是创新,这是一个辩证的认识关系。一切以有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成本为依据,要避免进入形而上学的误区。(节选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1998)
华为长期坚持的战略,是基于“鲜花插牛粪上”的战略,从不离开传统去盲目创新,而是基于原有的存在去开放,去创新。鲜花长好后,又成为新的牛粪,我们永远基于存在的基础上去创新。云平台的前进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鲜花要插牛粪上,绑定电信运营商去创新,否则我们的云就不能生存。(节选自《五彩云霞,飞遍天涯》,2010)
所谓允许创新,还要提倡功过相抵,允许犯错误,允许资源配置上有一定的灵活性,给其创新空间。不允许功过相抵,就没人敢犯错误,就没人敢去冒险,创新就成了一句空话。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热情高涨,是因为有创新机制,允许功过相抵,而到后期乃至现在为什么没有创新?就是因为功过不再相抵、没人敢犯错误。而没有了创新机制,用再大的声音喊“大胆创新”的口号也没有用。
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减慢速度的过程中,还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机制都不能停,创新精神和意识华为永远不能泯灭。一旦磨灭,我们的队伍很快就会被消灭。因此,一定要给创新以空间。(节选自《分层授权,大胆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2001)
容忍失败,宽容“歪瓜裂枣”的奇思异想
我们能接受贝多芬到华为应聘吗?谁知道,聋子也能成为音乐家呢?华为公司要能容忍一些“歪瓜裂枣”,容忍一些不太合群的人,允许他们的思想能在公司发酵。
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特别是做基础科学的人,更多要看到你对未来产生的历史价值和贡献。我们公司要宽容“歪瓜裂枣”的奇思异想,以前一说歪瓜裂枣,他们把“裂”写成劣等的“劣”。我说你们搞错了,枣是裂的最甜,瓜是歪的最甜。他们虽然不被大家看好,但我们从战略眼光上看好这些人。
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有时候不需要急功近利,所以我们从来不让你们去比论文数量这些东西,就是想让你们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但做得也不够好,为什么说不够好呢,就是我们的价值观也不能完全做到统一,统一的价值观是经过多少代人的磨合才有可能的,现我们也不能肯定,但是我们尽力去做。(节选自任正非与2012实验室座谈会纪要,2012)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未来的蓝图是美好的,作为一个直接和国外著名厂商竞争的高科技公司,没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奋力发展各种尖端科技之时,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应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节选自《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1995)
但是华为的知识产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3 年,是华为的低谷,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元旦刚过,中国的春节前夕,1 月22 日,全球数据通信的巨头企业思科,对华为发起猝不及防的进攻,思科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起诉书长达70 多页,该诉状实际上几乎涵盖了全部的知识产权法类别。
仓促之间,华为的高层团队们被迫应战,一年半之后的2004 年7 月28 日,这场被3Com全球总裁布鲁斯·克勒夫林称为“有趣的戏剧表演”的官司,终于尘埃落定,双方以和解告终,各卖各的产品,各付各的诉讼费,没有道歉,更没有赔偿,而且判定思科永久不得就同一问题起诉华为。
华为的领导层很清楚,尽管华为已经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但在全球信息技术的大棋盘上,华为仍然是后进者,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而已——
至今为止,华为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主要做的、所取得的,是在西方公司的成果上进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和集成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表现在工程设计、工程实现方面的技术进步,与国外竞争对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累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华为所缺少的核心技术,只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和支付专利许可费的方式,实现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的市场准入,并在竞争的市场上逐步求得生存。这比自己绕开这些专利采取其他方法实现,成本要低得多,由于华为支付费用,也实现了与西方公司的和平相处。
2010 年,华为向西方公司支付的专利许可费为2.22 亿美元,2013年为3亿美元。仅支付给美国高通公司的知识产权费用已累计接近10亿美元,在中国公司中无疑是最多的。不过这换来的,是华为几百亿美元的合同销售额。(节选自《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未来一定会有一场知识产权大战,我们要构筑强大的知识产权能力,来保护自己不被消灭,但我们永远不会利用知识产权去谋求霸权。当我们想从这里谋取利益,实际就开始走向死亡。(节选自任正非IP交付保障团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尽管我们很努力,尽管我们做得很优秀,但是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还是不够。所以谈判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适当地妥协,这就是“开放、妥协、灰度”。不要强势就不饶人,得意变猖狂是小人,我们要做肚量大的人。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就是说其实我们合理谈判的前提下,可以对西方公司让步一点,因为我们还会更强大。你们可以去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好好体验一下古时候伟大人物的胸怀,有胸怀才能有天下。(节选自任正非与法务部、董秘及无线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