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也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家们如何决策和行动?制造企业如何在新一轮国际竞争浪潮中突围?传统制造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王宏玉,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其公司产品覆盖搬运、码垛、分拣等各物流作业环节,在汽车、烟草、制药、电子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对物流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有着丰富的实践和深刻的理解。
物流历史上的每一次进化背后都有技术变化的影子。随着“人工智能”浪潮袭来,“机器代工”已经逐渐向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渗透,作为零售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物流“新时代”正呼之欲出,一场变革正蓄势待发。
王宏玉认为,机器人的技术革命将是未来物流行业的主旋律。
一问:我国物流机器人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王宏玉: 据统计,国内企业在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仅仅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和制造,95%的时间用于存储、装卸、等待加工和输送。从产品成本分析来看,在美国,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比例不足生产成本的10%,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下降,而储存、运输所占费用却占生产成本的40%。
在我国制造业的生产环节,单元工艺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非常高,应该说很难再提高效率了。而生产物流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因此,近年来,生产物流自动化成为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而物流机器人在生产物流升级优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二问:现在的物流市场主要投放的是哪些物流机器人?
王宏玉: 在物流自动化系统中,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各显其能,如AGV自动搬运机器人、码垛拣选机器人、自动包装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成本也得到有效降低,企业投资回报率不断提高。
在流通环节,仓储机器人的应用市场也在加速扩展。2012年3月,美国著名电商企业亚马逊公司宣布以7.75亿美元现金收购Kiva System机器人公司,并陆续在仓储物流中心投入数万台Kiva机器人,实现了从“人到货”拣选到“货到人”拣选的模式转变。国内同行由最初对这一创新模式的惊叹、质疑,到纷纷效仿,相关机器人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并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青睐。
传统的物流机器人多数被定义为机器或设备,而仓储机器人则是融合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比如,智能仓储区域可以根据海量订单热度分为不同颜色的区域,红色区域代表热区,黄色区域代表相对热区,其它区域代表冷区。企业可以提前分析设计存储规律,令相关度高的SKU集中在一起,以优化拣货路径,减少机器人搬运次数。这样,整个仓库实际上是一个实时动态变化的智慧仓库。
利用仓储机器人实现“货到人”拣选模式有非常独到的优势,这种优势正好弥补电商行业存储、分拣的短板。比如,可以灵活机动增加机器人数量来应付电商销售波峰波谷问题,可以按照业务量在多个仓库之间调动机器人使用,这都是传统拣选模式不能代替的。但是这种模式成功推广的关键在于机器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大规模机器人的调度管理系统,最重要的一点是基于大数据下的动态自适应仓库管理系统。
三问:我、国物流机器人发展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王宏玉: 目前国内应用的物流机器人80%都是国产的,总体来看我们的物流机器人技术并不落后。但是物流机器人属于应用创新,其关键在于软硬件技术结合,这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技术可靠性来源于在长期的应用中不断迭代和提高。单机研发成功,并不代表系统成功;自建测试线的成功,并不代表真正实际运行成功。特别是一个复杂的智能仓储系统,会有千百台机器人同时运行,单机质量和系统集成能力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当数百台机器人同时作业,如何避免拥堵和碰撞也是一大技术难点。一个新的应用模式在开始运行阶段肯定会遇到各种难题,特别是国内仓储环境相对复杂,物流标准化程度低,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物流作业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客户和机器人厂家加强沟通,紧密配合。
其实在我看来,影响物流机器人行业发展最大的难点并不是技术,而是我们国家这种电商平台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互相排斥,互相打压,波及到物流机器人企业,会使相关企业必须选边站队,由此带来的惨烈竞争不敢想象,也希望大家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就整个行业来看,电商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物流才是取胜的法宝。只有在物流成本不断下降的前提下,电商才会有更多的优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上一个10年是电商,下一个10年是物流,大变革即将到来,全面机器人化的时代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