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回归理性,这一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除了在健康层面的拓展,对于移动支付等新场景的植入想象也许会成为智能手环的新方向。曾经可穿戴设备鼻祖Jawbone已开始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智能手环市场还能否会有未来?
智能手环,通常应用于运动时卡路里监测和睡眠监测。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智能手环的鼻祖Jawbone进入破产清算程序,CEO兼创始人侯赛因·拉赫曼已经另起炉灶开始新的创业项目。智能硬件正在风口,为什么这家鼻祖级的企业居然走向死亡?是产品本身技术出现问题,还是市场没做好呢?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设备,通过这个手环,可以记录日常中的锻炼,饮食,睡眠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智能手机与平板相连接,达到让数据来指导健康的作用。智能手环的设计风格与习惯佩戴首饰的用户来说,更有吸引力。
国内的智能手环市场从2014年开始绽放,在当时,淘宝搜索智能手环类产品,有200多个品牌存在,而从京东按价位段分布结果来看,400元以下的款数占比达到70%。在国内市场形成之初,就自发集中在低端市场。
从目前数据来看,智能手环的潜在客户有亿中国年轻人和1.5亿老年人,市场前景非常大,加上中国是世界工厂,保守估计,整个市场会有3500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而智能手环出现可以让我们养成管理健康的好习惯。所以智能手环前景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
但是,相较之前的荣耀与辉煌,智能穿戴市场正处在“瓶颈期”。产品的功能应用仍然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整体来看,厂商的倒闭以及融资并购是商场竞争的自然选择,也是削减行业泡沫的市场理性。对于智能穿戴这一新兴行业来说,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Jawbone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去年8月,Jawbone被爆未能及时向一家供应商支付100万美元货款。对于Jawbone的破产,一方面体现了行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典型的如Garmin、Fitbit等专业穿戴厂商,传统终端设备制造商,如苹果、三星等,虽各自所占市场份额不同,但火拼却相当严重,Jawbone的退出显然是市场利润及份额降低,企业无法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结果。
同时,jawbone的倒下也折射出整个市场的颓势,根据IDC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035万台,环比下降16.7%。
作为可穿戴市场的先驱,这个结局也许并不仅仅意味着一家公司的消亡。事实上,即便是长期盘踞可穿戴市场第一位的Fitbit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可穿戴市场的产品中,去年以来,智能手表厂商表现出抬头趋势,逐渐超越手环厂商,占据市场的头部位置。
穿戴类市场一直是消费者热捧的新兴领地,从2017年Q1来看,全球可穿戴出货量同比增长18%,其中主流智能手表,儿童手表增量明显;近期,以美国高通为代表的上游厂商,也纷纷发布新品,如Qualcomm 骁龙1200套片平台,将可为可穿戴设备行业带来低功耗解决方案。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智能穿戴市场必将迎来新的繁荣。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技术同时积累经验,将会加速在智能穿戴市场的布局。智能手环能否再重回其巅峰时期,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