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转型 > 榜样 >
    国产手机的达尔文主义
      时间:2013-05-29 15:31

  国产手机品牌是否真正走上了崛起之路?

  批评者的答案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虽然越来越高,但利润空间却越来越小,还应谨慎思考。另一种答案似乎更为令人兴奋,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逐年攀升,2013年全球占比将一举上升至34%,“MadeinChina”的表现已然越来越抢眼。

  事实上,国产手机发展的十年间经历了三次浪潮,伴有两次大起大落。2005年,天后李玟劲歌热舞为波导代言,“手机中的战斗机”广告语席卷全国。这让我们记住了波导,也记下了国产手机的第一波浪潮。

  在2002年开始的这波浪潮中,波导、海信、夏新、科健、TCL成为了领头厂商。

  此时,诺基亚、三星等国际巨头向国内手机市场发起多轮攻势,国内手机品牌市场份额被疯狂挤压,众多企业似乎都在一夜之间轰然崩塌。熊猫、科健、迪比特隐退江湖;TCL、波导、中兴、华为处境维艰;其余则步入山寨之路。

  一年后,山寨手机在乱世中崛起,其背后的驱动者,就是曾经的“山寨鼻祖”联发科。这一年也被称为山寨手机“元年”。

  联发科推出了Turnkey-Solution一站式解决方案,将芯片、软件平台和设计全部完成,手机厂商只需要购买屏幕、摄像头、外壳、键盘等简单零件就可以组装出一部手机。此时,它的客户已经囊括联想、中兴、华为等国内前十手机品牌商。

  彼时,国内山寨手机出货量在2009年达到史无前例的1.45亿部。山寨手机的涌入,挤掉了手机市场的绝大部分利润。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外手机厂商也加入到这场规模宏大的价格战中,不久,国产手机“低价策略”走到尽头。

  但令人欣喜的是,山寨厂商这时候已经渐渐占据半壁江山,并奠定了深圳手机产业链的基础。“那段时间是对中国手机贡献最大却又看不见的3~4年。”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酷派)副总裁苏进坦言。

  

 

  1年后,国产手机战场发生了大逆转。是年,智能手机市场风生水起,安卓系统的盛行为国产手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来自市场调研机构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产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为37.5%,而诺基亚、三星、LG和摩托罗拉四大国际品牌占比为41.5%,国产品牌在逐步赶超国际品牌市场份额。

  这时候,“中华酷联”(联想、中兴、华为、酷派)等国内手机厂商踩准了节点,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上开始稳住脚跟。苏进说:“对比来看,‘中华酷联’只有酷派的主业是手机,以前是对技术的坚持,后来是对运营商趋势的把握,再后来是对智能手机核心的把握,现在则是对技术的把握,因此,酷派拿到了应该有的市场份额。”

  技术为先

  李强强:国产手机在功能机时代和智能机时代分别有两次崛起,这两次崛起的特征是否一样?

  苏进:不一样。第二次崛起后,国产手机品牌不会再倒下去了。理由是,产业链、产业规模和产业转移都在最近这两年完成了,从产业分工来看,深圳形成了国内最全的产业链。

  李强强:这种结果是偶然的吗?

  苏进:不,这是必然,这是10多年拼过来的结果,也是技术的积累与沉淀。以前,手机厂商买个韩国设计方案就能赢得市场,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依靠技术的进步和积累,深圳成为世界手机之都,这一次即便不是“中华酷联”崛起,也会有其他人。

  李强强:深圳成为全球手机产业中心,是否得益于“联发科模式”在前几年的积淀?

  苏进:毫无疑问,在智能手机时代,联发科卷土重来了,虽然在艰苦挣扎,但是很多人仍然用它的方案,这是因为它的技术积累到位了。产业链是无形的,单个企业可能没落,但中国厂商的成功是不会没落下去的。

  事实上,2012年以后,PC时代过去了,但并不意味着PC时代所开创的技术趋势停止了,这个市场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充分了。我们对这个时代下了个定义,就是PMCC(personalmobilecloudcomputer),把移动和云服务都加进来了。

  李强强:云计算大潮席卷之下,手机作为硬件的价值在下降,但作为服务、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价值在上升,你怎么看这种趋势?

  苏进:的确如此。不过硬件要加上引号,纯而又纯的硬件本身是我们的需要,没有附加值。在手机的硬件角色之外,其附加的服务价值才能提升。

  李强强: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推出智能手机产品,是否也是这种趋势的印证?你对互联网公司进军手机硬件市场持何种主张?

  苏进:这还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事件。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会比较专业,互联网厂商做了一些尝试后,也会同意这个观点。当然,小米是另类,它实际上不是互联网厂商,而是新兴手机厂商,只是营销方式比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该合作、分享,一起来搞才能搞大。

  大数据下的个性化

  李强强:轻公司ZARA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有人将ZARA模式奉为圭臬,认为这是C2B精神的彰显。ZARA能否星火燎原,改变制造业?

  苏进:你提到的这事很有趣。ZARA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的信息系统做的特别好,大数据用得好。

  在智能手机行业,对于手机公司来说,像ZARA一样生产个性化产品,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每个手机已经是完全个性化的,当然大家还希望外观、硬件配置更合乎自己的需求,这是完成大的个性化需求基础上,再进一步的细分。我们向快公司学习的是在大数据利用上,如何让个性化做得更不一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